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黄河三角洲】历史车轮进,黄河入海流(一)(2)

2009-08-10 10:12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所谓“八大组”也是韩复榘在同一时期从鲁西黄泛区迁来的大批灾民构成的。抗战时期“八大组”所处地域是八路军清河军区司令部驻地,当时的三角洲地

所谓“八大组”也是韩复榘在同一时期从鲁西黄泛区迁来的大批灾民构成的。抗战时期“八大组”所处地域是八路军清河军区司令部驻地,当时的三角洲地区是抗战的大后方。

其实,早在1925年,中国共产党就在这里建立了山东早期农村党支部之一的刘集支部。1975年这里还发现了一本1920年8月,中国首次印刷出版的、错将《共产党宣言》印为《共党产宣言》的读本。

现代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南北陆地形成和建置时间差异非常之大,南部地区属泰沂冲击平原,因地势高,早在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有人类居住。西部的利津县许多地方,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已在此开展生产活动。而北部的东营区垦利县与河口区传统上认为均系近现代黄河摆动泥沙造陆形成,仅100多年的历史。

2005年5月,东营市在小清河以北实施城市建设开发中,于地下6米处发现有成堆的古钱币,施工单位当即通知考古部门现场勘探,经过发掘,10多吨北宋的钱币被清理出来。

据山东历史地图提供的线索,东营市城区所处的这片区域,在唐代第一次从海水中露出地面,之后不久又被淹没,宋代它依然处于海水的浸泡中,那么这批宋代的古钱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置于此地,难道是海上沉船造成的吗?

根据出土的这些古钱币的摆放情况看,完全是人为造成的。甚至有些专家认为,是北宋南迁后金人入主,有计划地将北宋的钱币集中销毁留下的痕迹。如果是这样,那在1855年以前,这里就有可能不是退海之地,它的陆地形成应当是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黄河第二次改道行水利津时淤积的。今天这个难解谜案的出现,有可能与黄河摆动的随意性和海岸本身存在的蚀退的不确定因素有关。

这种设想完全有可能发生,因为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人口统计为5900万,可到了刘秀上台后的东汉,全国人口只剩下2100万,3800万人在58年的时间内突然消失。诸如此类说不清、道不白的谜案在黄河三洲内比比皆是,尤其是一些地名,从字义上看应当得名于近海。如:大码头、小码头、央上、雷埠等,可是今天的它们却远离大海遥遥百里。

这个位于三角洲内利津县汀河乡前关村的地方,历史上是山东通向外海的著名海关,名为“铁门关”,始建于金代,关内属海防重地,设有重兵把守。从金至清初,这里是繁华的水旱码头和盐运要地铁门关东、西两侧,有永阜和丰国两大著名盐场,每天货船数百只出出进进,货物远销英、法、日等国,盛况空前,但今天的铁门关遗址已远离海岸线约60公里。

历史上的铁门关已置于我们脚下的10多米处,昔日的古道商埠、东墙如织的盛况在地面上未留下任何痕迹,让我们无法透过眼前的情景联想那曾经的繁华。在铁门关周围,古时的屯盐之地早已有名无实。当年自西向南分布在200多华里海岸线上,以煮盐业为生的居民地,如今已远离大海数十公里,只有历史上那十三个以“灶”命名的村庄名称至今依然在延用,不同的是昔日的盐场变成了耕地,盐民变成了农民。历史上的海岸线是否在这里,今天的人已说不清,只有施工中在地下数米处偶然出现的贝壳体,才会向今天的人道出,它曾经的那个洪荒时代。

位于广饶县城东北12.5公里的花官乡桓台村“柏寝台”,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据相关史料记载,这座气势恢弘的土筑高台,始建于春秋齐桓公称霸时期,故称“桓公台”。当时的古乐安即今天的广饶县境内建有齐国的后花园。

据《韩非子·外储说古》记载“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泱泱乎,堂堂乎!’” 意思是说齐景公与晏子到少海巡游,站在柏寝台上回望自己的齐国,感慨地说:太壮美了!那么当年齐景公游少海,少海与渤海又是什么关系呢?

如此说来,这大概是一片被现代人界定为湿地的湖面,属于海水和淡水相交汇的地方。据明嘉靖《山东通志》记载:柏寝台南距齐国都城临淄40公里,紧临古称四渎之一的济水,东北方45公里即是渤海,而今天的柏寝台距黄河入海口约120公里,如此推算,这大概是黄河三角洲最早有历史记载的海岸线了。

黄河毕竟还是钟情于下游人民的,她从中上游裹挟着泥沙,千里迢迢来到入海口,然后小心翼翼的将泥沙均匀地分布于河海之间,一寸寸地为人类扩大着生存空间,这的确是黄河最慷慨的馈赠。三角洲内人口仅180万的东营市,却拥有总面积1200万亩的土地,人均占有土地近7亩,数倍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十数倍于长江、珠江三角洲。今天,这新生的土地依然处在增长之中。

就地质演变和人类发展的历史来讲,百年时空不过是其中一瞬,而黄河却在河口地区走过了一段吞吐洪荒、海迁陆沉的地质岁月。这几幅不同时期拍摄的卫星TM图清晰地显现出了现代黄河三角洲疆域不断延展的奇观。每年黄河将黄土高原达10多亿吨的泥沙裹挟到这里,在河海交汇处形成气势壮观的填海造陆运动,茫茫沧海变桑田,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在这里向大海延伸。

(责任编辑:胜地怀古)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