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这殿不像一般佛殿那样深暗,他为丞相治国之地,殿柱矗立,贯天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民之情。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砻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
假如他生在古周、盛唐,他会成为周公、魏征;假如上天再给他十年时间,他也许会再造一个盛汉;假如他少一点愚忠,真按刘备的遗言,将阿斗取而代之,也许会又建一个什么新朝。胸中四海翻腾作着这许多的“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净,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他已经这样静坐默想了一千五百年,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造一个时势。
大拜殿墙壁嵌满了历代迁客骚人,文人学士讴歌诸葛亮的诗赋或凭吊祭文,特别是大殿北侧碑廊内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其字铁划银勾、涩势潇洒,奔放淋漓,丞相撰词,名将手书,游人驻足观摩,既能见武侯之胸怀志略,又可赏岳飞之翰墨神工。据说岳飞行军途中,在一个暮雨秋风的晚上,夜宿武侯祠,读起三国,不由得感慨万千,悲愁交加,在读到前后出师表时,挥泪如雨,即而提笔疾书,写下前后出师表,被后人刻与石碑上,共游人瞻仰。在那样一个秋雨沥沥的夜晚,岳飞是一个怎样的心情,他只有把满腔的悲壮融与笔中,和孔明先生共酌长饮。观看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刻,久久不能离去,不知是愐怀诸葛先生的忠诚与高风亮节,还是深思岳将军的人生悲痛,这时候,院内的古楸、银杏和千年古柏也好象黯然起来,以千年的守望诉说着古人的功绩。
盘桓在武侯祠,仿佛荡悠在1500多年前的历史长河之中,心中无限感慨。忆当年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代臣君并肩闯下江山,到头来只留下翠柏红墙;想今日,古人虽离去久远,但所留下的丰功伟绩和文物,却可警世后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诸葛亮当属于后者,他不仅活着,而且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