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安徽桐城文庙】桐城古文学派的象征

2009-10-28 14:0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水瓶座
桐城,作为桐城派的故里,文风绵长,英才辈出,素有“文都”之美誉。桐城文庙披历风雨,傲立古今,是桐城文化的象征。

桐城,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桐城派的故里,文风绵长,英才辈出,素有“文都”之美誉。历代先贤在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上播下了文明的火种,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构筑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折射出灿烂夺目的神韵光辉。

桐城最繁华的城市中心,有一座“飞檐流丹”的古建筑格外醒目——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安徽桐城文庙。

桐城文庙披历风雨,傲立古今,是桐城文化的象征。整个建筑群红墙黛瓦,浑然天成,肃穆渺远,庄严宏伟,布局谨严,井然有致,既表现出儒学文化的深厚与方正、宽容与独立,又集中华千百年来建筑美学之大成。桐城文庙,既是桐城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又是桐城古文学派的重要象征。它的建筑外貌旧迹幽幽,古典的质感中透出一种沧桑风情,且不失“流韵遗风”的秀丽之美。

桐城文庙,始建于公元1314年,正值元延祐初年,后在元末兵火中销毁。明洪武初年,桐城文庙从城东郊外,移建于今天的庙址。后来,文庙因为多次遭遇兵火涂炭,以及风灾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蚀,在明清两代曾经修葺了多次。几度荣辱兴废,今天的文庙已经完全按照旧制度,得以修复,整座建筑格局富丽堂皇,处处显现出古朴、典雅、端庄、大气。

自明清以来,桐城人主要将文庙作为祭典孔子的礼制性的建筑之地。作为文化名城的桐城,春秋时期称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年建立县制后,文化名人蜂拥而出,文化影响“出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产生了众所周知的“桐城派”文化。然而作为以文化见著于世的名胜之地桐城,也自然有了地域性的文化情结与人文崇拜,桐城文庙的风雨沧桑和久立于世,足以证明文化与心灵的崇高与庄严——江山依旧,文化常青。

回溯桐城文化发扬光大的辉煌之路,文庙当是点燃文化辉煌的精神之火。从古至今它作为每一个文化之子心仪朝圣的殿堂,让人置身其中得到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陶铸。

文庙的整体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御道”为中轴线,建有门楼、宫墙、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建筑。门楼正方鎏金“文庙”二字,系赵朴初先生所书。作为主体建筑的大成殿,面朝月台,直眺门楼和大成门,两侧建有东西长庑,廊回檐飞。院落中间铺有石板行道,为晋谒慕拜的走道。建筑风格具“明清特色,兼有辽金遗风”。

整个文庙建筑,有许多的砖刻、木雕、汉白玉雕,仅文庙门楼就有镂空木雕、浮雕60多处,还有“孔子生平故事”、“渔樵耕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雕饰图案,逼真传神,生动有趣。所有的雕塑造型优美,精巧、细致、生动而传神。通观文庙建筑,主次建筑不仅错落有致,而且浑然一体——大殿恢宏、宫墙幽雅、桥廊古朴、石坊如歌、飞檐似梦……建筑的气势宏伟大气,建筑的风格如诗如画。

文庙也是桐城市的博物馆所在地,馆藏文物有新石器时期以来的许多珍贵藏品:商爵、汉陶、宋瓷、清画等古董文物屡见不鲜,其中有李公麟的画,方以智的书,雍正御赐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虎铜印,乾隆御题碧玉铭文……另外还有多件的稀世珍宝。真是“文物如家珍,庙堂添秀色;桐城一洞天,江山见文采。”

其实,自明清以来,桐城人主要将文庙作为祭典孔子的礼制性的建筑之地——作为文化名城的桐城,春秋时期称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年建立县制后,文化名人蜂拥而出,文化影响“出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产生了众所周知的“桐城派”文化。然而作为以文化见著于世的名胜之地桐城,也自然有了地域性的文化情结与人文崇拜,桐城文庙的风雨沧桑和久立于世,足以证明文化与心灵的崇高与庄严——江山依旧,文化常青。古老的桐城文化,以其厚重与深远而浸润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将惠及一代代子孙心系天下、举仁积善、安世救民、弘扬家学、寄意高远。在这方沐浴文风诗雨的土地上神游,会意外地收获到诗意栖息的妙处。

(责任编辑:胜地怀古)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