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不清的傣族佛塔中,气势最为恢宏的要数允燕塔。允燕塔又称“孟町塔”,坐落在最有亚热带特色的旅游景点——云南盈江县大盈江·瑞丽江景区内的允燕山上。大盈江风光迷人,沿江两岸山峦起伏,密林遍布。林间雾霭漂移,林中走兽出没,飞鸟临空,充满诗情画意。神韵流溢的允燕塔与河流、古木、竹林相衬融合,形成了一个美丽天然的大公园。来此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使允燕山呈现出欢跃、吉祥的气象,这也是傣语”允燕”的含意。
塔是佛教艺术的特殊建筑。傣族笃信小乘佛教,佛塔到处可见。傣族的佛塔跟汉族的佛塔不同,在中国塔的分类中,被单独列为“傣族塔”。傣族塔有群塔、单塔之分,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锥状塔身和尖细塔刹,因其状似竹笋,傣族语称为“诺”,即竹笋之意。在一座座神韵独具的傣族佛塔中,允燕塔集傣族各类塔的优点,成了塔中珍品。
允燕塔建于1946年,因盈江发生特大水灾,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瘟疫蔓延,为求佛保佑,由盏达(今盈江县)土司后裔思鸿升的弟媳线云宵女士主持筹资修建。由于国内局势动荡,各种流言蜚语传来,工程时建时停,直到1952年才完工。文革期间虽遭局部损坏,但塔基、主塔和小塔主体尚存。1982年、1993年两次维修。允燕塔坐南朝北,由塔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占地400平方米,塔高20米,加塔冠高25米,由44座子塔和1座主塔组成。子塔和主塔均为圆锥体,顶镶金属帽,悬挂着金属片和80个铜铃。基座为四层、四角, 子塔拱卫主塔,如众星捧月。主塔上有精工浮雕,从第四层起由多瓣莲花托起,上边并排7个魔王,再往上饰有鸡心形佛家纹样,正方形的四层塔基,逐层内收升高,托起圆锥塔顶,主次分明。全塔造型复杂、严谨,工艺精湛,被专家誉为我国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基(金刚宝座)由5层叠加而成,底层呈正方形,底边长(宽)约为19.3米,高1.1米,第一层28个模型塔内设有佛龛。第二至四层基座均为方形束腰须弥座,四角各置模型塔1座,共12座,不再设有佛龛。第五层塔基为八角形束腰须弥座,顶端筑成圆台,周边雕有一仰莲瓣,呈一莲座,主塔立于莲花座之上,塔下身是一巨钟,中间一周有形态各异的手拉108个佛珠串的“七护卫”浮雕,分别是虎、狮、白象、鼠、羊、龙、鹰之化身,传说还有一隐身黑象在塔下巡逻。浮雕上面为刺绣袈裟纹饰。塔身上部筑一串扁圆形连珠相轮,相轮上置一仰覆莲座聚宝瓶,构成塔刹。刹顶冠以金属宝伞和风标。塔身及塔刹通体涂饰金粉。
阳光下的允燕塔儒雅俊秀,透出一股灵气,金光闪烁,十分壮观。,瓦蓝瓦蓝,晶莹剔透。微风吹过,冠顶上悬挂着的吊铃,轻敲悦耳,曼妙的声音随风飘送,余音缭绕。流连在塔下,一龛一塔,不仅只是佛塔的一部分,而且是古老悠远的傣族民间故事。
滇西现在6座方基座塔中,以允燕塔规模最大、塔身造型最为精致,保持了佛塔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其文物价值与上世纪90年代重建的佛塔相比要高出一筹。
允燕塔与缅甸曼德勒省瓦城的“罗伽骠塔”塔身浮雕图案及塔基造型相同。塔身结构,塔刹结构及图案与曼德勒省实皆市的“烦鸟帕耶信塔”相同。正是中缅两国历史上文化交流的物证。
(责任编辑:胜地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