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雕塑 >

中华灿烂文明的奇葩——中国玉雕

2009-07-22 10:5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佚名
在中国,玉是纯洁、富贵的代名词,“冰清玉洁、琼楼玉宇、金玉满堂”等等涉及到玉的美好词汇不胜枚举。

在中国,玉是纯洁、富贵的代名词,“冰清玉洁、琼楼玉宇、金玉满堂”等等涉及到玉的美好词汇不胜枚举。中国是用玉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用玉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玉石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玉的前世今生:从工具到神器

早在7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人们就开始大量使用玉器。最早的玉器是以生产工具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蛇纹石制的砍砸器、彩石石凿、水晶制的石刀、和田玉斧等,这是因为玉石有着普通石头所不具备的致密、坚韧的特性,非常适合制成当时的生产工具。

到了氏族社会,玉器开始淡出生产工具的行列,逐渐演化为一种符号――人类能力外化和延伸的符号,以至成为沟通天人的中介。

在政教合一的时代,人们对自然具有极大的恐惧感和神秘感,对天怀有无比敬畏的心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与天的对话,这种对话逐渐演变为系统的祭祀礼仪。作为天人中介的玉器也逐渐演变为系统的玉礼器。玉礼器的造型或者是某种图腾,比如鸟造型和龙造型的玉器,或者是某种象征意义的符号化,比如许多玉琮、玉钺上都雕刻有“神徽”或简化了的“神徽”。总之,玉礼器透露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宗教内涵。

玉器在古代的政治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各种礼仪,包括祭祀、朝见皇帝都必须用玉,而且有一套完整的规定。春秋战国就有“六瑞”的规定,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