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雕塑 >

中华灿烂文明的奇葩——中国玉雕(2)

2009-07-22 10:5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佚名
玉在文化观念上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关于“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的说法,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物理特性:

玉在文化观念上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关于“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的说法,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物理特性: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

秦汉以后,玉器流入民间,则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纹饰和造型,用来表达喜庆、吉祥。

●历经沧桑的精灵

“玉不琢,不成器”,中国历代王室朝廷皆设有玉器作坊,进行生产。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和文化特点的不同,使得玉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良渚玉器体型庞大,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造型多样、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显露出朴素稚拙的风格。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

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此外玉匠还运用双线并列的阴刻线条(俗称双勾线),有意识地将一条阳纹呈现在两条阴线中间,使阴阳线同时发挥刚劲有力的作用,把整个图案变化得曲尽其妙。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阴线的单调感,又增强了图案花纹线条的立体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也是玉雕艺术光辉灿烂的时期。春秋时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复杂化。所以当时佩玉特别发达。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

秦汉玉器与精雕细刻的春秋战国玉雕相比,在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汉玉隐起处常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有如古画上的游丝描一般刚劲有力,以弥补其立体感不强的弱点。这是汉玉技法上的一个特点,对后世玉器有着深刻影响。

唐、宋时期玉器色如羊脂,光泽晶莹,质地精良,技术精湛,禽兽花卉的题材和玲珑剔透之器增多。由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使得玉雕写实能力大为提高,在形神兼备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元明清时期南北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在继承宋代玉器特点的同时,元明玉器还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发展了雕琢文人诗词和写意山水画的玉器,也往往镌刻名家款识,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玉器,在乾隆时期技艺成熟达到空前的高峰。

●灵动飘逸的现代玉雕

到了现代,玉雕的宗教意义和政治意义没有了,但是它的美学价值和精神内涵得到发扬,使得玉雕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以翡翠为载体的现代玉雕,灵动飘逸又极具文化内涵。翡翠本身即为“红翡绿翠”,两种颜色具有鲜明对比。尤其是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具生命力的色彩,深受人们喜爱。

最好的翡翠一般会以素身的形式出现,“大器不琢”,不假纹饰,以表现玉石最天然的美。比如手镯、扳指、戒面,有“无绺不遮花”的说法。但是并不是说翡翠花件就不好,好的玉雕作品,能够使玉石材质与雕刻题材完美结合,珍藏于北京故宫的清期玉碗,丝丝飘翠与白色的底子相称,犹如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就让人惊叹:“此物只应天上有”。

翡翠雕刻的题材十分广泛。一些直接采用传统玉雕的题材,比如观音、钟馗、关公等。还有一些仿古雕件,直接再现古人的创意和精神。仿佛把我们带回到沧桑的过去,仿佛看到车马奔腾的古战场,仿佛看到先人对天地庄严的祭祀。这是纪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很好载体。再有就是现代人根据玉石本身的特点,进行创意,取材完全来源于现代人对生活的感受。比如美人鱼。另外一种是古今结合的,比如传统的造型,采用现代的镶嵌工艺,使得玉雕作品既有历史感又有现代气息,厚重而不落后,现代而不流俗。

然而,在欧洲不少城市的珠宝店里闲逛,却很少见到中国的玉佩。难道玉石之美只能得到中国人赏识吗?

我们盼望着,我们的玉雕能够走进西方国家的寻常百姓家。让玉雕这朵中华灿烂文明的奇葩在世界艺术的花园里绽放奇光异彩。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东方之美,领略到中华文化。

(责任编辑:韵寒)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