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三阳开泰
青玉三阳开泰,清,高9.5cm,长18.2cm,宽10.5cm。 整器圆雕3只羊,青玉质地,玉色青白。羊一大二小,大羊侧卧于地,左前肢支踏于地上,其余三肢曲起收于腹下,抬首转向左侧,口衔竹叶。大羊左侧以竹叶铺地,其上卧伏两只小羊,一小羊居前,侧头转向大羊,右前肢踏地,似欲从大羊口中取食,另一小羊紧伏于大羊身后。三羊皆有角,角上有节。以三羊为饰,寓意“三阳开泰”。
白玉卧羊
白玉卧羊,清,高5.8cm,长10.2cm。 此羊白玉质,玉质上佳,无杂质,莹润如凝脂。羊呈卧形,昂首望天,口紧闭,耳下垂,双角向后弯曲。腮下、耳后及尾部边缘有细刀琢刻的短阴线,以示羊毛。羊身其余部分光素无纹饰。 清代玉羊与前代风格略有区别,着重于动态的表现,且比前代更加写实,造型准确,骨骼、肌肉加以突出的表现。此白玉羊造型简洁明快,刀工精湛,打磨润泽,更因其质地洁白无瑕,使羊之温顺的性情与肥美的体态得以极好的展现。
青玉三羊蕉叶双孔笔插
青玉三羊蕉叶双孔笔插,清,笔插高10.4cm,长15.8cm,宽5cm。清宫旧藏。 笔插青玉质,玉质莹润,略有墨斑。整器雕作自然景观,镂雕的石山上有孔状洞,洞中生长着灵芝小草。石上卧伏3羊,一大二小,其间隙可架笔。石旁有两棵芭蕉树,树中空,可插笔。笔插配以紫檀木座,木座上镂雕竹、菊、兰、桃实、灵芝等纹饰。此笔插既是文房用具,又是一件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ck%RDuG6 !YesRKyV5pp $ 玉羊首觽
玉羊首觽,清,长5.5cm。 觽白玉质地,顶部粗,尾部尖细。顶端饰双角羊首,并透雕阴刻长长的胡须。器身细长似锥,其上琢刻绳纹。此器为清代仿战国玉觽的造型。
青玉凤柄执壶
青玉凤柄执壶,清,通高22cm,口径4.9-5.7cm。 此执壶玉质纯正,表面光亮。壶体扁而高,椭圆形口,盖与壶口呈插接式,咬合紧密,盖钮为镂空如意形,套二活环,钮之下饰一周莲瓣。壶颈部饰变形莲花纹,腹部有椭圆形开光,开光内凸雕牡丹等图案。壶流为兽吞式,流柱自兽口中接出。壶柄为一全身栖凤,凤尾下部套一活环。 此作品的设计水平较高,将传统的如意、莲花、莲瓣、牡丹等图案运用于壶体,表现形式不落俗套,且加工精致,造型准确。执壶之柄造型复杂,不易掌握。壶盖高大而易脱落,因而不宜实用,是一件按照实用器设计的陈设品。
青玉回首鸭
青玉回首鸭,清,长15cm,宽6cm,高10.5cm。 玉呈青白色,微透光,质地温润清朗。鸭身肥硕,圆臀阔胸,短颈,短翅,翅及鸭身有排列整齐的羽,并布满仿古勾云纹。鸭作回首状,一足踏于地,一足向前,似在行走中。其口衔谷梗,梗垂于鸭身,谷叶似飘似摇。 此作品造型生动准确,栩栩如生。六畜、家禽为玉雕动物中最常见的题材,自唐代之后,玉鸭之作多出新样。同历代作品相比,此件玉鸭更为精致,其背负的谷穗既有岁岁平安之意又有五谷丰登之祈,寓意不俗,是一件艺术水平很高的作品。
青玉双连尊
青玉双连尊,清,高27.4cm,长26cm,宽13.5cm。 此尊玉色青白,无瑕斑及杂色。高、低二尊,下体相连。高尊圆口无盖,颈部环一凤,展翅似飞翔,腹上部较粗,浅浮雕夔龙纹,两侧各一象首,下套活环。低尊扁而宽,有椭圆形盖,上饰浅浮雕夔凤纹,宽腹,亦饰夔龙纹。两尊相连处亦雕一凤,与另一凤呼应。器底有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件双连尊是清中期制造的宫廷陈列品,设计巧妙,于仿古中融入新意,加工工艺精致,是乾隆时期宫廷玉器的代表作品。
白玉羊首耳瓶
白玉羊首耳瓶,清,高27.5cm,口径5.4×7cm,足径5.5×7.9cm。清宫旧藏。 椭圆形,细颈,宽腹,双耳,椭圆足。盖顶下凸起绳纹一周。颈部浅雕夔带纹,腹琢莲瓣纹,肩两侧凸离羊首耳。玉质莹润。 羊字通“祥”。古代“吉祥”多作“吉羊”。羊字又通“阳”。《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释名·释姿容》:“望羊:羊,阳也。言阳气在上。举头高,似若望之然也。” 正因为“吉羊”为“吉祥”之意,所以从汉代以来,羊的雕塑品、装饰物都很多。此瓶以羊首饰耳,取吉祥、高望之意。原藏清宫翊坤宫。为乾隆时期的珍品。
玉羊首提梁壶
玉羊首提梁壶,清嘉庆,通梁高16.8cm,通盖高10.1cm,口径8.9cm,足径6.8cm。 壶白玉质,玉白如脂。壶体为圆形,通体及盖、纽均雕作瓜棱状,腹部一侧凸雕羊首为流,肩部设3个系纽,上接3柄如意形铜胎掐丝珐琅质地的提梁。壶底中部阴刻隶书“嘉庆御用”四字款。 玉壶是清代宫廷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样式极多,除羊首壶外,尚有凤首壶、龙首壶等,还有与玉杯、盘成套者。此壶以瓜棱形作器身,以羊首作流,结合了动物和植物的题材,又将玉器的素净与珐琅的斑斓集于一器,造型新颖别致,从质地到作工均属上乘,为清嘉庆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青玉三羊双池水丞
青玉三羊双池水丞,清,高4.8cm,口径分别为3.5-6.5cm和 2.6-5.9cm,底长19.4cm。 水丞青玉质,两水池前后相连,椭圆形口,方唇,平底。池肩部琢刻谷纹,凸雕的3只羊伏于池侧,前后顾盼,相互呼应,妙趣横生,寓意“三阳开泰”。 水丞属文房用具,可贮水,以备研墨、洗笔之用。
黄玉三羊尊
黄玉三羊尊,清,高14.2cm,口径7.6cm,底径6.8cm。 此器黄玉质,局部有褐色浸痕。圆形口外侈,颈部有环状凸棱,腹部凸雕三羊首,三羊前足形成器足,足下衬一圆托。 三羊组合的艺术造型和纹饰图案在清代非常盛行,除玉器外,陶瓷、绘画中也往往以“三阳开泰”为题作为岁首称颂之辞。但黄玉雕三羊尊这样的器物却非常少见。
青玉瓜棱执壶
青玉瓜棱执壶,清,高26.7cm,口径5.6cm,足径7cm。 壶青玉质,圆口,圆盖,长颈,高挑流,曲柄,瓜棱形腹,莲座式足。壶肩琢一周缠枝花纹,壶嘴处嵌一金圈装饰。此壶玉质莹润,工艺精细,为痕都斯坦玉器风格。 痕都斯坦玉器出现于汉地,首见于清乾隆时期,受波斯文化和伊斯兰艺术风格的影响,其注重选材用料,讲究造型变化,成器胎薄体轻,装饰纹样繁密,色彩艳丽,对比鲜明。由于痕都斯坦风格的玉器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其对清宫玉作和民间玉肆的琢玉技艺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痕都斯坦白玉单耳叶式杯
痕都斯坦白玉单耳叶式杯,清,高4.5cm,口径11.3-7.9cm。清宫旧藏。 杯白玉质,胎薄体轻,呈花叶形,口、壁舒张而器足收束细小。单耳雕成叶蔓,杯身刻叶筋,花叶之形态既生动逼真,又颇富装饰性,雕琢之纹饰于简练中见精致。 此杯造型为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以凝脂般的白玉雕为花叶状,于清丽素雅中又显出富贵之气,当是清代御用之饮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