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山泥人是彩绘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品,因此人们也称它为“惠山彩塑”。惠山泥人的色彩具有和谐、含蓄的气质,深沉中见素雅、明快中见凝重。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
手捏戏文的彩绘别具一格,它色调明净,娴雅大方。一般来说,取材于京剧的色彩富丽,取材于昆曲的则文静古朴。而后期的“大文座”,“武文戏”往往色彩斑斓,热闹中显示华丽,装饰性极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南仙:为什么要这样:三分坯子七分画呢?像这个是手捏的,这一个它是用模子的。为什么呢,它做好以后,就要靠我们上色彩的时候下功夫的。尤其是那个手捏泥人,它是有“装潢”,什么叫“装潢”呢?就是有胡子、野鸡毛、珠珠,都是要画好以后最后搞这个,我们无锡人叫“闹猛”,热闹得很,看起来非常的精彩,好像在舞台上的一样。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惠山泥人对开相十分讲究,是泥人创作中的点睛之笔。人物的神态、性格都将在开相中最后完成,艺人们说“开相活、戏才活”。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喻湘莲:一个特点就是它装饰味很浓,装饰味浓它有两个因素在里边,一个本身戏曲艺术装饰味很浓,还有一个就是说,人民生活需要装饰味。还有就是江南水乡味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跟当地人的审美情趣有关系,和老师傅的生活环境有关系。所以它以青、以绿为主调,它不像北方的泥人,它是以黑为主调。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罗世平:在妆彩,它保持了民间色彩,比如在戏文里面,它表现的非常突出一点就是它以大红大绿原始色彩,各种原色它来渲染戏剧的那种热闹高亢这样一个气氛,就是和泥人在妆彩上的特色也非常符合。所以在这一点上艺术和形式这两点是完美统一。它又是老百姓经常耳闻目睹、耳濡目染的这样一些题材形式,所以它在当时的流行是有广大的群众基础的。
在纹样装饰上,手捏戏文也别有一番情趣。这些纹样,大多来自生活中的花花草草。艺人们经过长期认真观察,然后用减笔的方法加以概括提炼,自成一格。虽然着墨不多,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写草书,挥洒自如;加之艺人们注意大的色彩效果,采用了深底浅花、浅底深花等手法,使惠山泥人的色调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与江南情调。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