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民歌 >

中华民族艺术瑰宝陕北民歌与《东方红》

2009-04-18 16:3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的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情人”伴侣。

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它所达到的思想艺术境地,是人们所难以想象的。它以那难以名状的奥妙留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它是中华民族的一块引为自豪的艺术瑰宝。

它,便是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的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情人”伴侣。陕北民歌历经沧桑而不衰,并不断发展,源于它旺盛的生命力,生命力就来自它强烈的人民性。

陕北民歌的天才的作家们,大都是劳动人民出身,就如同母亲和她腹中的婴儿一样,劳动人民将他们的思想感情源源不断地输入民歌之中,赋予了民歌充足的养分,使之健康地成长,他们与它结成了深厚的母子般的情谊。

在陕北,不论表现喜、怒、哀,乐哪种情感,都是有歌有曲的。夏天,在绿格英英的山上或重山峻岭之巅,随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冬天,在白格生生的雪原中,无论在曲曲弯弯的山道里或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赶牲灵的人们一路走一路歌,把人们从那寒冷、荒漠的天地中呼唤到今人心旷神怡的童话般的境界,在村庄里,有坐在墙畔编草帽、纳鞋底的婆姨们的低婉吟唱,也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民歌,在这地瘠民贫,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沟沟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陕北劳动人民抒发感情的最好手段。“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它是发自人民心底的呼声,可谓人民生活的第二种语言了。

“千年的老根黄土里埋”,“黄河畔上灵芝草”,陕北民歌就是深扎于劳动人民心中的千年老根,就是劳动人民心中的一棵灵芝草。有什么心里话,他们总是说给它听;有什么愿望,总是讲给它听。陕北民歌成了记录陕北劳动人民真实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的总谱,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民歌,出自劳动人民的心灵,在长期的流传发展中,又经万人之口,通万人之心,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精神甘露呈献给了它,因而,它成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的海洋。

阶级压迫和阶级反抗,是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陕北民歌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愤怒和反抗情绪。著名的《揽工调》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将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明明白白地揭示出来,发出了“揽工人儿难!哎哟揽工人儿难!”的愤怒呼喊,感情的洪流如火山爆发、喷涌而出。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和命运的作品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如《卖娃娃》,《民国十七年》、《脚夫调》等,这些民歌唱来凄惨、悲凉,人们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流泪苦诉身世的陕北农民的形象,听到歌中一声声的悲叹。真是一字一掬泪啊!在那万恶的旧社会,劳动人民谁都有一腔难诉的苦!

在长工歌里,流露出一种哀伤的情调,长工歌起于这个基调,显示了劳动人民对这种生活的愤恨与无奈。“掌柜的你在那家里盛,堪乎儿累死我长工”,“掌柜的穿的夹袄套背心,堪乎儿冻死我长工”等,这是长工们痛苦的呻吟。

诉苦歌,在陕北民歌中占有一定数量,这是一个泪的海洋,《走西口》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它叙述了一位名叫蔡长生的青年医生治好一个名叫孙玉莲的姑娘的病,两人产生了爱情,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因遇荒灾,衣食无着,蔡长生走西口谋生,夫妻洒泪相别的故事,《卖娃娃》写了陕北一次大荒灾中,一个逃荒的男人卖掉自己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卖掉孩子,是为孩子谋条生路。歌中描写的情景,十分凄惨:“可怜实可怜,可怜我没有钱。量得二斗糠炒面,一风吹上了夭。”卖孩子时,父亲“手拖五岁女,怀抱三岁男,丢下这个抱那个,叫我好不难!”真是惨不忍睹。这些歌,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悲剧的再现。

劳动人民不会做任人宰割的牛羊,他们的反抗情绪也会迸发,反映在他们的行动和语言上。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源发于陕北。数百年来,李自成一直被统治阶级视为是犯上作乱的人,称之为“李匪”。然而,在陕北劳动人民的歌子中,“李匪”却一直被作为英雄歌颂着,如酒曲《远阻米脂城》。

陕北人民为陕北出了这个英雄而骄傲,将他比做神龙出世,面将那些封建统治阶级比作者鼠、狐狸。他们欺压百姓,像老鼠狐儿子一样到处打洞,没想到竟然放出了压在地下的神龙李自成,造了他们的反!陕北人民寄向在于英雄,寄反抗情绪于英雄,使这首民歌传数百年而不衰,至今仍散发着熠熠光彩。

20世纪20年代始,中国大地上卷起了一场特大的“风暴”,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这场风暴也毫无例外地席卷了陕北高原,它把那里的社会彻底翻了个过儿,把“世事颠倒颠”了。社会的激烈动荡、变革,为陕北民歌谱写新的一页。

“陕甘游击队,老谢总指挥”,这是1934年前后在陕北广为流传的民歌佳句。其实,早在此10多年前,陕北的土地革命就已开始了。陕北历经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阶段。陕北是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大后方,它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占有光辉、特殊的位置。

这一时期的民歌,几乎都是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为题材的。“他是人来咱是人,为甚他官咱们穷?为甚把咱的血汗直抽尽?”——讲的是阶级剥削的道理;“官逼民众造反,世事大动乱,他把咱老百姓没杀完”——号召民众起来革命;“军队百姓团结牢,抗日救国呀心一条”——军民团结,抗日救国;“黄河浪起风云涌,大海蛟龙要腾空。中国人民要掌政权,解放军大反攻”——讲的是国家斗争形势……这一时期的民歌抒发了劳动人民的反抗情绪,陕北人民再也不是悲剧性人物了,他们拿起了枪,向统治阶级猛烈开火了,那气概,大有“蟠龙卧虎”之势;“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前不让他前来,后不让他出”,“关住个大门好打狗”,“盒子枪,迫击炮,打得那敌人没处藏,叫声敌人你快缴枪”等,其斗志之昂扬,气吞山河,充分体现了陕北民歌所具有的时代性。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