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民歌 >

探访千年新金民歌(2)

2010-05-05 10:3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鲍文锋 王志君 马
新金民歌既有东北民歌火爆、热烈、高亢、刚直,善于表现东北人豪爽气质的特点;又具有山东民歌质朴、醇厚、诙谐风趣等特点;特别是后来受到辽南影
 
 
新金民歌既有东北民歌火爆、热烈、高亢、刚直,善于表现东北人豪爽气质的特点;又具有山东民歌质朴、醇厚、诙谐风趣等特点;特别是后来受到辽南影调戏的影响,还具有细致、曲折、婉转的韵味,有着很强的表现力。
 
民间艺人王明治的艺术生涯也许更能说明这一点。现年79岁的元台镇王店村王明治老人,是目前有资料记载的传承较早的新金民歌歌手传人。笔者有幸见到这位远近闻名的单鼓、大鼓、民歌艺人的时候,老人不仅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还现场给笔者唱了一首他自己创编的《元台气象新》。
 
新金民歌是口耳相传、简单易学的民间艺术,不像戏剧、曲艺那样有严格的师徒传承关系,但以各种演出班子为依托的教授、指导、影响还是客观存在的。在普兰店地区各乡镇,像王明治这样的活跃在上世纪中期的演唱多面手,大多有三代以上家族式或非家族式的传承。王明治年轻时,师从打太平鼓“烧香”的堂叔王玉德,又师从唱东北大鼓的田家村民间艺人赵传娣,赵传娣的演唱技艺是跟他父亲学的,而其父又是跟复州一位孤寡老艺人学的,距今约有一百六七十年。王明治的现任琴师王芳玉也擅长民歌,他的爷爷王玉成是唱梅花大鼓的,师从其岳父、花儿山张店的张吉长,张家传下来的大鼓、鼓板、三弦已有200多年历史,至今用起来仍然铮铮作响、扣人心弦。
 
新中国成立后,新金民歌受到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重视和厚爱。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连地区搜集和整理新金民歌出现了高峰期,广泛地从民间艺人、歌手那里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歌小调、劳动号子、单鼓曲牌和皮影唱腔;新金县文化馆也在皮口举办学校,边培训边挖掘新金民歌。这些活动,使得新金民歌开始了系统地收集、整理和流传,产生了《梅花开得好》、《摇篮曲》、《江河水》、《啰嗦五更》、《猜花》、《俺是公社的饲养员》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新金民歌,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新金民歌在“新民歌”中绽放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新金县文化馆组织人手深入农村挖掘新金民歌,除抢救保留的传统曲目之外,还改编、创作、演唱了十余首新民歌,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退彩礼》、《四季花儿开》、《系鞋带》、《卖菜》、《走娘家》、《碧流河小唱》等作品。清新、质朴的新金民歌在国家、省、市汇演中引起了轰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翻唱民歌日益成为时尚,“新民歌”日益受到青睐,新金民歌也大放异彩。作为东北民歌代表性曲目《摇篮曲》,不但相继被著名歌手彭丽媛、于文华等以不同方式、不同特点翻唱,更出现在热播电视剧《闯关东》的片尾曲《家园》中,唱响全国。在改革开放新的时代大潮中,新金民歌展现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采访结束时,笔者来到了普兰店市夹河镇中心小学,这里的孩子们正在上乡土音乐课,一张张小嘴所传唱的,正是他们祖祖辈辈精心流传下来的新金民歌。透过这一张张小脸,笔者仿佛看到新金民歌这朵艺术奇葩正在莲城大地上更加绚丽的绽放。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