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民歌 >

蓝花花的故事是什么(一)

2011-08-23 09:33
来源:陕北民歌网 作者:陕北民歌网
提及民歌《蓝花花》,每一个陕北人都不陌生,甚至都会哼上一两段,在互联网上搜索歌曲《蓝花花》时,那种极具陕北韵味而又极具哀怨基调的音乐会旋即响起,带人走入蓝花花的爱

 

 
提及民歌《蓝花花》,每一个陕北人都不陌生,甚至都会哼上一两段,在互联网上搜索歌曲《蓝花花》时,那种极具陕北韵味而又极具哀怨基调的音乐会旋即响起,带人走入蓝花花的爱情悲剧中。
传说: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最早关于蓝花花的故事见何其芳与何如松1954年出版的《陕北民歌选》,书中这样表述:“传说固临县临真有女子名蓝花花,长得很美,被地主周家娶去,她不满意,后和别的男子恋爱。该歌各处传唱,书中歌词是根据临镇、延安、绥德等地采录编订。”该书选录的歌词共19段。
蓝花花真名叫姬青芳,小名叶子,“蓝花花”是人们给她起的绰号。蓝花花的故乡,应当是地处延安东南的临镇镇。最早关于蓝花花的故事见1954年出版的《陕北民歌选》,由何其芳与何如松编著。书中这样表述:“传说固临县临真有女子名蓝花花,长得很美,被地主周家娶去,她不满意,后和别的男子恋爱。”固临县临真村,即今延安市宝塔区南川的临镇镇,现在是镇政府所在地,街上分东西两村,姬家住在西村。这里距延安市区85公里,距南泥湾仅35公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镇人口10000余人。
传说她的祖籍是榆林米脂县姬家峁姬家岔,米脂县历来是出美女的地方,三国时的绝色佳人貂禅就出自这里,米脂婆姨天下闻名。清朝同治年间,陕北连年干旱,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出现了大的饥荒。这年九月,姬家举家逃荒,行至延安府东南的南川固临县临真村,定居下来。几代传下,逐渐成为临真镇街面上的富户。
延安南川是一条大川,宝塔区南泥湾、宜川县云岩等乡镇同在就个川面上,古称库利。《太平寰宇记》卷三十六延州临真县载:“库利川在县北一十五里,按曷鸡川耆老云:‘土地沃壤,五谷丰饶,胡称贮旧谷为库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陕西省》自然地名河流“云岩河”条下诠释:“古名定水、黑水。又称汾川河、库利川。临镇以上谷宽在120__540米之间,临镇至新市河多跌水,谷宽展至400__700米。”这里属黄龙山区山上林密草盛,山果野菜遍布,飞禽走兽颇多。宽阔的川面上,人少地多,地力肥厚,号称陕北的江南。汾川河潺潺流淌,旱涝保收,庄稼长势喜人。全国各地,逃荒在此定居下来人不少。据说,临镇黑舍村几乎都是这样来的“黑户”。
当时的临真是南川的一个最大的集镇,连结着延安、延长、宜川、甘泉,交通便利,商家云集。每遇逢集,人头遄动,更是热闹。这里曾是一片热土,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共产党曾在这里先后设立过红泉县、红宜县、固临县、垦区县。1934年7月,陕北红军在临真镇,成立了红泉县苏维埃政府。1936年12月10日红泉县与原延长县六区合并,成立红宜县抗日救国政府,属延宜军分区管辖。1937年7月红宜县改成称固临县,属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1942年陕甘宁边区分置延属分区、绥德分区、关中分区、陇东分区、三边分区5区,固临县改归延属分区所辖。同年,固临县分出南泥湾;设南泥湾垦区,归延属分区管辖。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