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称中有长短
小篆讲求对称,或是两弧对称,或是两直对称,形成对偶笔画,其单一笔画居中地位时,不是延长,就是缩短,以应两边,如有像楷字中的偏侧笔画者,小篆上经常是居中笔画。
小篆富于装饰性,其装饰性就在于上下左右都强调对称,如“行”字上下左右四方的弯孤都是对称的,“北”字左右也是对称的,使人看去像是有意布列的图案花纹。
不过,如果你再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些绝对对称的笔画中,是有长有短的,如“”字上面的两个圆弧长,下面的两个圆弧就短;有时在楷字上看到的不对称的偏侧笔画,在小篆上也变成对称的了,如“泉”字,上面的一斜撇不对称,在篆字上的“泉”就很对称了;如“系”旁在楷字里是不对称的,而篆字的“糸旁”就很对称了。
2.均衡中求参差
篆字的笔画的布列是整齐的,均衡的,疏密处也是很匀称的。
但篆书又并不因为均衡就失去了楷书的鳞羽参差、以活化板的长处,而能因篆书的笔画巧相配合。如写“爱”字,基本笔画的排列是对应均衡的,右下一画的曲折加长了,就有参差的变化;写“天”字中弧长,下边的人字就要短;左右笔画均衡排列的字,可以变化其上下,如“”的上面弧短,而使上弧短而下弧长。
3.独立处取连贯
篆字的分部配合,有似于隶楷,字的组合方式也有单体字,以及两部或三部的横排、竖排式,每个基部独立也是一个字,如“林”字,是一个二部横排字,这两部所占的地位相同,如果左旁“木”字写得稍为宽一些,占去了右边“木”字的位置,这就失去了连贯。再如“展”字,中间有四个“工”字,这四个“工”字的竖画必须相对才能连贯一致,这是实处的连贯;还有虚处的连贯,在左右每两个“工”字中间,有一道虚白线,这道虚白线又恰好对正两个人字的交接点上,这样虚处也有了连贯,使笔画有争 有让;分别看,每个基部单体在结构上得宜,整体看基部之间又搭配得当,气脉贯穿,使结字不松散、不扭斜,字稳妥而得势。
4.体势上互补救
篆字美观匀称,在某些方面还保持着画意,要写出这种效果,必须善于布置结体,像邓石如和赵之谦都是这方面的能手。布置笔画的方法千变万化,现把明代王应电《布字原病》中的意见,摘取数点。篆法字形本身如嫌太简,以增其繁;加长笔画而增繁者,篆字除布置之法外,尚可视布白的需要,笔画随字形而弯曲,而有呼应之势,这在邓石如和赵之谦的篆书里有很多例子,这里不一一细举。
(责任编辑:淡墨青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