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中国书法之“气”

2009-07-21 10:3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哲学上的气是万物的本质,是生命的基础和条件;它永远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化生出各不相同的事物;由于气的精细的程度不同,因而其机能和属性也有层次上的巨大区别,从而

“气”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气”是一个运用极为广泛而复杂的概念。最早的字形就是今天的这个简化字。《说文解字》:“气,云气也,象形。凡气之属皆从气。”就是说,“气”字最初是个象形字,象云气漂浮不定的形状。一切气体状态的存在物,诸如,云气,蒸气,烟气,呼吸之气,空气等,都称为气。后来“气”字下面加了个“米”字,《说文解字》:“气,馈客之刍米也。“这个意义比较特殊,所以再后来又加了个“食”字旁,专门用来表示与“食”有关的意义。现在我们把繁体的气字简化为“气”,恢复了它的原形。

“气”的意义在运用中两个方向延伸。其一向自然方面延伸。例如:“气味”,“气象”,“气候”,“节气”,“天气”等。其二向人体和人的生命方面延伸。例如:“气息”,“气力”,“气色”,“气概”,“气质”,“气度”,“气量”,“气魄”,“气焰”,“生气”,“神气”等。

在意义延伸的基础上,“气”这一概念逐步上升为哲学概念,进一步上升为哲学范畴。与现代哲学中的“物质”这一范畴相当了,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表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构成一切有形之物的原始材料,是一种能运动、占有空间的客观存在。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形和神的统一。古代哲学认为,一切形体都是气或由气凝聚而成,生命体也是气凝聚而成的。同时声生命体内的空间充满了气。《孟子·公孙丑》:“气,体之充也。”《管子·心术下》:“气者身之充也。”《管子·枢言》:“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这就进一步指出,气是生命的必要的和基本的条件。《庄子·大宗师》:“游乎天地之一气。”认为天地之间充满了气。《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不但人的生命,进而天下万物,包括所有的生命体,都是气凝聚而成的,有了气就有了生命,没有了气就没有了生命。

总之,哲学上的气是万物的本质,是生命的基础和条件;它永远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化生出各不相同的事物;由于气的精细的程度不同,因而其机能和属性也有层次上的巨大区别,从而对意识领域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我们可以说,气是存在和运动的统一,是质体和能量的统一。

中国书法尚“气”

一、作品之气

一幅书法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或几个有蕴藉的“字”,从笔画到单个字再到整幅作品处处透露着书法的美,然而具体地说,美体现在哪里呢?是如何体现的呢?

1、美在笔画之气

学童初握笔时,首先从一笔一画入手,作为有书法美的线条,尽管外形不一,也有笔画、 书体、流派等各种因素的差别,但是凡是能够给人以美感的线条都是一种有力度的线条 。《书苑菁华》中载:“一如千里阵云,丶如高 坠石,丿如路断犀象, 如百钧弩发,丨如万岁枯藤,乙如崩浪雷奔, 如劲弩筋节。”集中到一点:挥写的力度、气势,要从一点一画上毫不含糊地表现出来,总体书法形象才能是有力量,有气势、有生命的,这在传统书学中被称为“笔力”。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