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松圆老人和他的山水画(4)

2009-07-22 14:05
来源:收藏 作者:佚名
其余3幅均为扇面画。《秋江放舟图》扇(图2),金笺本,设色画。画面虽小,但上、中、下三部安置,层次清晰分明,又韵意和谐相联。扇面虽小,呈现出

其余3幅均为扇面画。《秋江放舟图》扇(图2),金笺本,设色画。画面虽小,但上、中、下三部安置,层次清晰分明,又韵意和谐相联。扇面虽小,呈现出的却是自然界的土风光,以小见大。远山、中浦、近岸、江舟,铺设得有条有序,恰当得体。以江为中心,远山如黛,山上乔柯丛丛,灌木簇簇;中浦洲上丘冈低矮,树木稀疏;近岸则是枫红、柳翠,芦苇盛茂。江中,漂一叶小舟,舟中坐一老者,仰目观景,神态悠闲;舟尾一操舵者,奋力摇橹,小舟在飞流之中安然自若。山、水、树、人在秋天的阳光、风云之中,协调自然,和谐一致。此情此景,观之令人心旷神怡。画面左侧款落“琼玉词兄政之。秋日程嘉燧画”,钤“孟阳”印。此也是一幅为友人而作的山水画,虽未标明作画年份,但从“词兄”两字中琢磨,此当是其在嘉定或虞山时的小作。画的右上角有“正大光明”鉴藏印。

《遥山春色图》扇(图3)同样是金笺本,设色画。整个画面远山绵延,翠绿满眼。一条大江将远山与近岸相隔,近岸土冈上疏林散置,丛草簇拥江边,树与草均绿叶成茵,春意盎然。土冈临江一侧,有简朴的茅屋数间,屋后的茂盛竹林随着江风摇曳。画面顶部有作者自题:“丁丑花朝,舟中,喜晴,漫作”。款署“孟阳”,下钤“孟阳”印。程氏一生历两“丁丑”年,一是万历五年(1577年),一在崇祯十年(1637年),前一“丁丑”,他方12岁,可断他作此画的年份是在后一个“丁丑”,此年他72岁。所谓“花朝”,即百花生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节日始于唐,唐诗人司空图《早春》诗:“伤怀同客处,病眼即花朝。”画面的数间茅屋之中渺无一人,可能都去参加“花朝会”活动去了。画面左右两侧的下角处,各钤两收藏印章,其中左上一印为“大光”,右上一印为“识味”。

《湖山游春图》扇(图4)是粉笺本,设色画。远方群山叠嶂,山势突兀,山间有茂密的丛林。眼帘正面一座最高大的山顶之上,有寺院临于悬崖,塔刹耸入云端。高山之麓,绿树簇拥,丛林之中隐约可见民房村舍。湖中洲渚之上,更有房舍散落于林木之间。湖水无波无浪,不见舟帆,显得平静逸淡。湖的近处岸上,数株垂柳斜立湖边,湖边小道上有前后两人乘马沿湖行进,他们在寻春观景,形象显得闲逸悠雅。前者还于行走的马上回首与后者搭话,展现出游春人的美好心态。整个画面情景生趣,动静谐和,山、湖、房、林、寺与人、马协调一致,融汇于春景一体之中,可谓神韵倍加,春意撩人。画的左上侧款署“崇祯庚辰春。孟阳画”,侧钤“孟阳”印。崇祯庚辰即崇祯十三年(1640年),这一年画家75岁,也是他离开虞山“耦耕堂”回归徽州故里之年。可以窥探出这是他自吴中回乡前夕之作,大抵是他寓居吴地的最后一幅作品。也可以视为他本人即是画中的游春者之一。画的右上角有“正大光明”鉴藏印。

4幅真迹,全是山水画,正是绘画界评其“似山水画为最精”的实物验证。4幅画表现的内容是三幅春景、一幅秋图,可以说,其“最精”的山水画,又数春景图为尤擅。

鉴于松圆老人的传世作品极少,一家博物馆能藏其4幅真迹,可算是“富翁”了。其实,截至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安徽省博物馆所藏仅有他54岁所作《远山古屋图》山水条幅,其他3幅山水扇面图则是1978年由安徽寿县著名私人收藏家、原国家地质矿产部部长孙大光先生捐赠。此3扇面图中屡次出现的“大光”“识味”“正大光明”之印,即孙大光先生常用的鉴藏印章。

大家共赏的这4幅藏画珍品,按董其昌为松圆老人的画所作题语,此也是:“人间不多见也”!

(责任编辑:三色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