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吴门画派】沈周:“心远物皆静”(2)

2009-07-30 09:30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以上极为主观的画,用在讨论沈周的艺术观上,意义非常深远。他的画风,即他独自形态的基本构图,把他初期就惯有的有力而不造作的笔调和精确的透视

以上极为主观的画,用在讨论沈周的艺术观上,意义非常深远。他的画风,即他独自形态的基本构图,把他初期就惯有的有力而不造作的笔调和精确的透视感,一个个地加以区别和联结起来,同时也导向了一个强化保护秩序又具体的新的表现手法。

最初的例子见于沈周有名的文人朋友吴宽,为他父亲服丧结束后回到北京为沈周所画的一幅长卷。为了大量表现细节部分,养眼宽心的远景只有一些而已。其目的就好像要把这种体验完整地赠与这位同甘共苦的朋友一样。混乱的构图几乎是不存在。我们的眼睛随着各部细心绘成的景物轻易地移动,最后停在骑跨着驴马的行人身上,我们可以辨认出那是出发动身时的姿势。这个时期所描绘的作品的共通点是,一幅图内挤满许多景物,是掌握着一份自信而表现出来的作品。

沈周 《十四夜月图(局部)》

沈周的成熟期

在一四八○年代时,沈周才确实算得上一个成熟的画家。这可由其几帧重要作品所记载的明确或约略的年代中得证,《十四夜月图》(见上)跟《东山携妓图》(见下)。这当中《十四夜月图》或可被推为代表作。在这图卷的后面,有两首他自己做的诗,反映诗、画一体,典型的文人经验。如此将诗书画三者结合的作品,可以理解沈周备受赞赏的理由。

这幅画构图精密正确,而且画面与留白部分几乎是相等比例的。右面是有着树木、小屋和人的小丘坡;左边一片深远的空间里,青白的一小轮明月之外,空无一物。右边的部分极具特征:强而有力的手笔,惯有的粗线勾勒,暖色寒色交互运用的色调全幅皆是,从几何模式的板样土坡开始,任何形物都被整齐地配置着。以瓦和藁禾作屋檐,三面用土摒围着庭院的庄稼房舍之纵、横、斜的线条,柳树芭蕉及三株落叶树,柴垣和曲坡、餐桌、餐具、仆人,背着脸的主人和客人,都不只是机械性地被描绘着,看画者容易发现其运笔及线条的质感。这里有沈周特有的,令人捉摸不定的地方——“不死之客”的鹤在餐桌旁边的一角熟睡。再把眼睛放在空间的部分移动,用一句话来涵盖月光的质感——以墨涂成的夜空中闪着银光,微泛着的光——被捕捉得恰到好处。他在土坡的方向上安排茂密的树木和柳树,但为了使他们看起来有远的效果而加以缩小,然而实际上是在画的最前面部分。是在近处呢?还是在远处呢?观画者和画的位置关系会变成怎样呢?这大概不是处于物质世界中的我们以知觉所感受得到的月光所能散发的特殊效果吧!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