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琴文化的逐步发展
(一)春秋战国时已有相当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琴的演奏在列国中已非常普遍,这一时期,关于琴的传说也很多。如:伯牙移情作《水仙操》、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钟仪不忘故土楚国感动晋侯、孔子游列国作《幽兰》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话。
在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伯牙、孔子、师旷、师襄等一批著名琴家。琴文化在当时已有了相当的发展。
(二)汉晋时期已很繁荣
(1)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著名琴家有司马相如,其《凤求凰》、《长门怨》等琴曲都是传世佳作。
在这一时期,刘向著《琴说》,论述“凡鼓琴有七例:一曰明道德,二曰感鬼神,三曰美风俗,四曰妙心察,五曰制声调,六曰流文雅,七曰善传授。”
此时期的著名琴著还有桓谭的《新论.琴道篇》。
西汉时期流行的琴曲主要有:《幽兰》、《白雪》、《双凤离鸾》、《尧畅》、《舜操》、《禹操》、《文王操》、《微子操》、《箕子操》、《伯夷操》等。
(2)东汉、魏、西晋时期
东汉、魏、西晋时,琴文化又得到很大发展。此一时期的著名琴家主要有:蔡邕、蔡琰、阮藉、嵇康、左思、刘琨等。
这一时期的著名琴学著作有:蔡邕的《琴赋》、《琴操》;嵇康的《琴赋》等。
这一时期的著名琴曲主有:蔡邕所作的《蔡氏五弄》(包括《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蔡琰所作的《胡笳十八拍》、阮藉所作的《酒狂》、嵇康所作的《嵇氏四弄》(包括《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左思所作的《招隐》、刘琨所作的《胡笳五弄》(包括《登垅》、《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另外还流行《广陵散》、《东武泰山》、《王昭君》、《白雪》、《尧畅》、《微子》、《飞龙》、《鹿鸣》、《游弦》等。
(3)东晋、南北朝时期
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琴文化仍有发展。这一时期的著名琴家主要有:谢安、宗炳、谢庄、萧衍、丘明、柳恽、陈仲儒、赵耶利等。另外大文学家陶潜的著作对琴学有相当影响,如其《归去来辞》等。
这一时期的著名琴著主要有:谢庄所作的《琴论》、萧衍所作的《琴要》、丘明所传的《碣石调.幽兰》曲谱、柳恽所作的《清调论》及《乐议》、陈仲儒所作的《琴用指法》、赵耶利所作的《弹琴左手法》等。其中《碣石调.幽兰》曲谱,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乐谱。
另外,东晋的斫琴艺术也非常高超。这一点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斫琴图》上可以请楚地反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