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一代画宗 狂怪老莲(2)

2009-08-05 17:28
来源:拙风文化网 作者:任继
炉火纯青 至臻化境 陈洪绶的人物画,在中年时已出神入化,晚年更是炉火纯青,至臻化境。这时期的人物画更多地表现了世俗风情。创作的《娴雅如意图

炉火纯青 至臻化境

陈洪绶的人物画,在中年时已出神入化,晚年更是炉火纯青,至臻化境。这时期的人物画更多地表现了世俗风情。创作的《娴雅如意图》,描绘一文士倚于石几,细观一仕女穿针引线的婀娜姿态,石几上置文房四宝,所画人物形象饱满质朴,线条沉着劲练,勾勒精细,色调清雅,略异于其多为的夸张风格。他用精细工整的手法表现人物,人物衣纹的勾描圆润柔美,用线有金石味,在手掌的画法上亦不落常套,配合落笔重顿折多的石头轮廓及以侧笔、干墨的密集皴擦,体现了炉火纯青的笔墨造诣。《雅集图》人物采用白描勾勒,线条清圆细劲,笔墨奇纵,人物五官和面部用线准确、简练,并有抑扬顿挫之感,反映出陈洪绶极高超的造型功底及细腻入微的笔触把握力。陈洪绶54岁作《博古叶子》四十八页,选用自春秋至秦17人、汉22人、晋唐9人,共48个著名历史人物故事,其主题是贫富与人格的交互关系;其表现的哲理融合了司马迁的史家客观思想和孔门儒家主观思想,借用内中极其丰富的人生百态,使他借以流露一生中无限的感慨。这是他去世的一年前的总结性作品,极尽造型用笔之妙。纵观各家对陈洪绶作品的赞语,常用于绘画方面的形容词是“古”“奇”“高”“仙”,也就是说他可以上与古人为伍,达到继承传统的最高功力,而又能创新出奇,格调高雅,超凡脱俗;同时赞“章侯书法遒逸”,“撷古诸家之意而自成一体”;诗文“逸致,有真率之趣”。

陈洪绶晚年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技法风貌。一种以师法唐、宋人的勾斫法为主,略加渲染,气格古拙简洁并有浓重的装饰意趣。一种则将勾斫和皴擦、渲染法结合起来,掺入了元人的笔意,在古拙简劲中含蓄和蕴藉的笔墨韵味。《秋林策杖图》的树石画法体现出陈洪绶晚年笔法特点,即从中年较为方折劲健转向方圆结合,更多圆润柔婉的韵致。若图中岩石的勾皴兼用披麻、折带和横皴等皴法,皴中带干笔擦染,笔墨沉凝而虚和,颇有王蒙和倪瓒的笔意。树木的勾皴也并非一味地方硬,而是劲拔的勾皴与虚淡的皴染并用,使树木更有一种圆转之感。图中的人物线描圆婉,转笔不生圭角。

陈老莲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有他自己的特点,淡彩、重彩相济并用,浓而不滞,淡而不薄、古雅单纯。尤其善用石青、石绿、朱砂、白粉等矿物质颜料,赋其装饰性。他顾及到了色之不可伤笔墨,而墨之不可浮在色上的原则,如晚期所创作的《玉堂柱石图》,陪衬玉兰的太湖石上尖下大,玲珑剔透,用笔坚实,轮廓线多呈弧形,尖而挺拔,突出地呈现了太湖石的形和质。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