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书法禅心 在书法中参悟生命的玄机

2009-08-12 14:5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书法提供的是较之禅更为熟悉更为具体的参悟自身生命与精神本体的一条便道,也是中国文人历来借以与自然合一、穷究天人之际的最自然的文人化的方式。

书法与人心的关系,自汉代杨雄提出“书为心画”,到王羲之的“若不端严手指,无以表记心灵”,但那时的人们总爱将书法归结为一种由不可知的力量指使的活动,自七世纪禅僧们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以后,书法第一次与人的本心直接联系起来,无论作为一种表现还是作为一种启示,这一变化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在书法中提倡表“意”,这不是禅僧们的首创。但以禅宗的“意”来解释书法之意,则是他们的发明,这方面代表人物是五代和尚贯休。贯休诗、书、画皆精,书法尤推祟怀素的草书。在《禅月集》中有一首《观怀素草书歌》:

……我恐山为墨兮磨海水,天为笔今书大地,乃能略展狂僧意。

贯休认为怀素书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自展其意”,能一任意志的驱使,冲破天地间一切束缚,犹如天马行空。

很明显,这种以“意”为主的书论与禅宗“我心即佛”“以心传心”的宗旨是广致的。在禅僧们看来,心即佛,外在的万事万物不过是我心的外化罢了。书法这种借助线条高度抽象的艺术更是自我意志情感的表现。禅,本义是沉思,它要求人们切断感官对外界的联系,以排除来自外在和内在的干扰,使意识集中到一种单纯的、空明的“本心”状态。所以禅宗要求人们通过让“本心”的领悟归复到清净的佛性中,认为唯有禅境才是人生至境。

禅僧借助草书这种不著物象、纯粹人为的线条,不依傍一切自然物象的抽象的形象来参悟禅机,较之借助于其他艺术形式更为得心应手。因此、有不少的禅僧并不按照草书法。则书写而自创写法。正如高闲书《千字文》中所见到的那样,这些字,精通书法的人看来,几乎可以说是错字,但因禅僧草书意不仅。仅在于草书,禅僧可朋《观梦龟草书》诗中说:“兴来乱抹亦成字,只恐张颠颠不知。”在他们看来,张旭的草书还处在“人为”阶段,还是作为一个技巧纯熟的书法家的的事,其终极的目的还是写字,而禅僧却已经超越了这一阶段,他们所追求的,是隐藏在草书书写中的直切本心的启示,其中寄托遥深之状,处在“人为”境界的书家是无法想见的。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