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画是用铁铸成线条,再焊接而成的一种美术作品.主要是借鉴国画的水墨,章法,布局,线条简明有力,苍劲古朴。
为安徽省芜湖市的一绝。
铁画有国画黑白相间的风韵美,也有西画层次分明的立体美。铁画的种类很多:有人物木石,山川风景,花鸟草虫,总之凡能在纸上画出来的,铁画均可一展其风韵。至今人民大会堂还悬有巨幅铁画《迎客松》。
铁画的历史说来已有300余年,但它并非是出自什么大画家之手,而是诞生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铁匠锤下。捏泥人出了个“泥人张”;捏面人出了个“面人郎”,虽然铁画没有出什么“铁画刘”“铁画李”什么的,但照样“锤锤出精品”。
铁画的制作十分繁琐,又十分精细。它的材料大都是一些毫无光泽的铁板,工匠们以锤代笔,把铁板敲出大致的形状,再精雕细琢,一锤一锤地把铁板修整成形,再用剪刀剪出一些修饰物。最精细的工序要数焊接了,它的焊接不同于一般焊接,它是用纯银加上点铜粉,一点一点焊,不能有半点马虎。这还不算完,打制成形的铁画还要去喷漆。将要喷漆的铁画先是经过酸水清洗,去锈,再喷上黑漆。待漆干后再将其钉到白色的底板上,这样一幅铁画才制成。
铁画鼻祖汤天池,名鹏,江苏省溧水县明党乡人,幼年时为避兵荒而流落到铁冶之乡――芜湖定居,当时芜湖铁业十分兴盛,且又集中许多技艺精湛的铁工,所以,民谚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汤初学铁工技艺,清康熙年间租赁乾隆进士黄钺的曾祖父之临街门面,自营铁业作坊。当时芜湖既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各种物资集散中心,又近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不仅万商云集、人流如潮,其间也有众多香客,他们皆喜购芜湖铁铺中生产和出售的彩色铁花枝、铁花灯,作为上山敬佛之用。汤天池也打制这些制品出售。后又将铁花和铁花灯的内容,移植到一起,先“冶之使薄,且缕析之,以意屈伸”,再经锤煅“为山水、为竹石、为败荷、为衰柳、为蜩螗。郭索点缀位置,一如丹青家”,制成“山水花卉,各极其妙”的别具艺术风格的铁画。
汤天池制作的铁画,有山水、人物、花鸟、树木等,是“以锤代笔,以铁当墨”热煅冷作,揉铁而成半浮雕的完整画面,成为能独立成画的欣赏艺术品。它区别于单枝铁花。因为铁花只是一枝枝的花,而不是一幅画;也区别于铁花灯上的铁花,那种铁花,只是依附在其它器物上的装饰。所以铁画一出现,立即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不仅本地人求购者甚众,连外地人亦闻其名而“远客多购之”;不仅为普通群众所喜爱,同时“豪家一笑倾金赀”,购作“斋璧雅玩”,汤天池与铁画皆“名噪公卿间”了。
汤天池初期所作的铁画,多系“径尺小景”,且技艺亦未臻成熟,艺术效果尚不理想,至于艺术性更高、技术更复杂的大幅铁画,尤其是容纳众多景物的大幅山水铁画,就更难以制作了,“第惜山水未能也”、“法无从得心烦忧”,汤天池很感烦恼。恰因汤鹏家煅灶“与肖尺木邻”,而肖尺木是芜湖的一位大画家,其画粗中具工细,笔墨高简洁净,于疏淡中见精神,是他山水画中的独特风格。汤便想求教于肖,帮助解决“技”与“艺”的溶合方法。故常至肖家看作画,学习绘画技艺和画面的“经营位置”的艺术处理方法,以便引用到铁画制作上来。除“日窥其拔墨势”外,当看到精妙处时,“尝缀业观肖作画”,连营业也不顾了。此外,汤天池觉得肖尺木的画很适合煅制铁画,便“往诣肖尺木,求其稿”。
国画大师肖尺木,见汤时常来看画,觉其既勤学而又意诚可教,便满足了汤的要求,“肖君隐德如沈周,寄情诗画娱清修,汤亟造请遂所求,皴为减笔林不稠。寒山古寺宜深秋,间有衰柳维扁舟,请看真本铁笔遒,果与肖画无别不”。这就使铁画的艺术性得到很大提高。由于高手铁工与艺术家的结合,撷取了艺术的意境美,摒弃了以往的“太似”的匠气,使铁画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故人们都称汤为“锤铸之巧,前此未有”的铁冶神工。这段艺坛轶事也就流传下来。清乾隆举人、侍讲学士,梁同书对汤天池为制铁画而拚搏的精神,深有感触地指出:“此技亦可喻至学,研穿铁杵吾儒硎”。以励后人,还作铁画歌两首与友人唱和。
汤天池所作的铁画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现知仅有《四季花鸟》(藏故宫博物院)、草书对联“睛帘流竹露,夜雨长兰芽”(藏安徽省博物馆)、山水《溪山烟霭》(藏镇江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