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凤翔木版年画——“东方智慧的结晶”

2010-04-19 14:20
来源:华网在线 作者:寒风
 凤翔木版年画起始的确切年代已经无法考证。在封建社会,手工业生产被视为下九流,不入史籍,所以没有明确记载,只能根据现有资料推断。

  凤翔木版年画起始的确切年代已经无法考证。在封建社会,手工业生产被视为下九流,不入史籍,所以没有明确记载,只能根据现有资料推断。依据县文化馆和博物馆收藏的年画古版和艺人家藏古版推断,凤翔木版年画的起始年代应当在宋元之间。县文化馆馆藏古牌中,就有明正德(公元1506至1522)年间刻制的年画版。此版刀法苍劲有力,线条流畅舒展,造型优美大方,人物精凝神聚,画面构图完整,风格相当成熟,艺术品位极高。若不是积数代人之功力,很难想象会有人一创始就达到这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另外,根据《凤翔县志》记载,“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南小里邰氏家族中,有八户人家从事木版年画工艺。”也说明到这个时代,南小里的木版年画生产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而绝非起始状态。木版年画艺术在发展了百余年后的“明末清初,南小里村有十多户人家开办作坊,印制年画。”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世纪的发展,木版年画的从艺者只增加了两户,充分说明了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发展,是需要时日的。同时也证明至15世纪初,凤翔木版年画的生产规模相当可观,并非是一时新创。
 
  由于地处西北受外部美术影响很少,凤翔年画基本上保持了原古版年画的艺术风格,成为凤翔年画"笑傲年画群"的重要原因之一。较国内其他地区的年画,凤翔民间木版年画显得更为粗犷、夸张。局部粗细搭配、构图饱满,门画造型威猛,风俗画构图贴近生活情趣,色彩大红大绿,对比强烈,套金套银后富丽堂皇,手脸部分手工填染后更显逼真。
 
  凤翔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独特。它有别于天津杨柳青那种市民文化,是比较纯粹的农民画,是中国内地民间风俗特别是西北地区的民间风俗画卷。在版画雕刻艺术手法上,它继承了本地蕴藏丰富的秦、汉、唐、宋石刻艺术和壁画艺术端庄、 凝重、大方的特点,使画面充分体现了西北地区民风粗犷、豪放的特征;揉进了本地刺绣、剪纸等姊妹艺术的造型技巧,注重画面细部刻划和物象内涵的表现,注重夸张和变形;借鉴了秦腔等表演艺术的身段造型,使画面变得鲜活灵动。同时,它又广泛吸收了其他地方木版年画的长处,在布局、设色、造型及印刷技巧上,一直处于木版画的前列。
 
  凤翔木版年画的工艺水平以及艺术成就都相当高。它由初创时期的墨线画,逐步发展到了以墨画线、线间染色的彩墨画,直至纯粹套色、不着墨痕的彩画,接近了现代印刷技术。而南小里“世兴画局”独创的“墙画套金描银”工艺,使本来就已经艳丽多姿的多层套色板画的画面,更加富丽堂皇,美不胜收,被世人誉为“金三裁”。据中国美术学院某教授讲,这种“套金描银”的年画,在英国“大英博物馆”里还有收藏。 凤翔木版年画在原材料使用上也相当讲究。最初使用的是各种质地较好的手工纸,此后改为使用四川土产的竹黄纸、手工连史纸、机制白纸。在颜料的使用上,开始使用的是传统的石色和草色,即各种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随着工业的发达和商业流通领域的扩大,逐渐改为使用进口的化学酸、碱物颜料。
 
  凤翔木版年画艺术的刻版、印刷技艺,一直由家族作坊相传承。据《凤翔县志》载:“清顺治55(公元1790)年,南小里村邰顺继承祖传画业,经营‘万顺画局’。道光15(1835)年,邰正荣改‘万顺画局’为‘荣兴画局’”。正是这世代相传的家族作坊,才使得凤翔木版年画艺术有了连贯性;才使艺人的技艺能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不断完善;才有效地保留了凤翔木版年画传统的独特艺术风格。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