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民间陶瓷在我国整个陶瓷的发展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其艺术特色的魅力不仅为人类的文明开拓了新的天地,同时也为其他工艺美术与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程征先生认为:“‘民间’的概念是随着原始文化阶段的混沌状态结束,文化在文明社会条件下演进分化,相对于宫廷、文人等概念的确立而确立的。对应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才有了‘民间美术’”。应该来说“民间陶瓷”是民间自发文化的一种必然反映,是农耕社会民间文化的一个主要发展特征的表现。到了阶级社会产生以后,许多民间的艺术被统治阶级所征用,他们将好的民间工艺师招募在自己的府中,从事各统治阶层的作品设计与制作,但同时在民间生产的民间艺术家们,并没有完全被禁止或停止各种原先的民间美术生产活动,所以“民间”概念除了相对“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的概念区分外,具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可以说“民间美术”是民间自生自长的一种原生态文化,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它在吸取和借鉴其他文化时,会派生新的存在形式,但其本身的价值与创作根源仍存在于民间或广大的农村基层当中。我们现在一般所谓的民间陶瓷,都是在官窑出现以后的“民间陶瓷”。“民间文化的原始性来自于民俗文化的原始性。所谓民间美术严格来说并非纯粹意义上的艺术,而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生活内容中可提取的视觉艺术部分,是民俗生活的载体与艺术映象。”“民间陶瓷”作品具有的艺术特征除了“来自于民俗文化的原始性”外,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民间艺人的真、趣、美的创作理念和人类本身所具有的模仿与创新本能使然。“真”在这里是“淳朴”、“自然”,“趣”是“童趣”、“天趣”,“美”是“心灵美”与“天然美”。民间陶瓷的发展一贯秉承自由、舒适、天然、豪爽、本性的抒发与写意表露。“写意”的本意不是国画特有的概念与美学特征,而是国人儒雅文化教育沿袭,人种进化特有的本能属性。所以在民间美术中传统概念的许多文化在这里都有很多的对应物。“被我们指认为下层社会‘非主流文化’的民间文化来说,便较为彻底、较为明显地具备着人类生命的原始性、朴素性……民间文化这种‘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