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
民间陶艺的创作人员相对民间陶瓷的队伍来说,有了很大的调整。首先一点就是创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较高,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寻求新市场等方面具有主动性特点。再者就是从事民间陶艺的人员部分是专业素质高的美术家或陶艺家,其介入的条件是在民间美术上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是民间陶瓷所没有的。第三点就是许多艺术家或陶艺家开始通过间接到民间陶艺作坊创作等形式,将新观念、新手法带到他们的生活中,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的思路,这种介入体系使得许多民间陶艺家有机会在观念上得到根本的改变,甚至许多民间陶艺家通过各种学术机构到国外去讲学,寻求更大的市场。第四点许多专业机构的艺术家,由于政府机构体系的转变及改革,他们开始从事个人工作室的发展模式,他们在发展的内容上也会把许多民间的艺术陶瓷重新进行改良,转化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综上可以看出,民间陶艺(民俗陶艺)是由民间艺人或专业美术人员将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应用于陶艺这种载体上,运用现代美术的创作理念与审美标准而创作的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区别欲传统民间陶瓷的新艺术形式。这里的民间美术形式包括民间范畴的剪纸、雕塑、年画、面艺、建筑装饰、民间传说故事、地方风俗、农民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陶艺
现以民间面花为例,来简要谈谈民间文化被转化为民间陶艺的创作过程。
“面花”人称“面塑”、“花馍”、“礼馍”,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风俗礼馍,也是艺术性、观赏性很高的一种民间工艺品,主要出现于面食为主的北方城市,尤其是沿黄河领域的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其他如内蒙古、新疆、东北农村地区都普遍流行制作“面花”的习俗。不同地区对“面花”有不同的称谓,如陕西合阳称“面花”、“面馍”,陕西华县称“太谷卷”,关中地区叫“混沌燕馍”,甘肃叫“大月饼”,山东叫“太阳饼”等。可见民间面花工艺的普及程度。面花品种很多,根据不同节日、时令会有不同的习俗活动,如满月做“满月花馍”,祝寿做“寿”馍,春节等节日做“鱼馍”“鸡馍”寓意“吉祥有余”等意。制作精良,发色艳丽,形象可爱动人。其制作工具剪刀、镊子、梳子、瓶盖、铁皮、各种模具图章等。“面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民俗艺术,他的材料与民间陶艺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需要水的调和与充分揉搓,需要火的加工烧成,火候对于作品的视觉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成型时有一个需要干燥的过程等等,都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作品的造型、装饰、代表的涵义以及画面构成语言的创新性等。可以说民间艺术的许多形式与内容都可以在民间陶艺中直接运用,通过材料的转变与烧成技术的转化,使得原本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出新的艺术气息。这不仅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也为民间陶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