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陶瓷 >

仿古“国宝唐三彩”(4)

2010-05-10 11:11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向阳
不过,前些年有人看重现代工艺流程的便利,抛弃了传统的手工模具,直接采用灌浆生产。那些生产线上出来的唐三彩,就是普通的陶瓷工艺品,在一段时
不过,前些年有人看重现代工艺流程的便利,抛弃了传统的手工模具,直接采用灌浆生产。那些生产线上出来的唐三彩,就是普通的陶瓷工艺品,在一段时期内很受欢迎,但却扰乱了唐三彩市场。当堆放在街头的唐三彩卖到十几或几十元一件时,人们发现,原来神秘的仿古制品开始快速贬值了。
 
政府也开始意识到了问题,这样下去会毁掉这项传统工艺。这之后,当地政府开始规范仿古唐三彩的市场,没过多久,那些没有专门人员做造型和研究的小型作坊,不得不停止烧制。如今南石山村只剩下二三十家生产仿古唐三彩的作坊,基本都延续着传统的三彩制作工艺。他们的仿古唐三彩占有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产品有百余种,年产值达千万元。此外,南石山村还接了国外的大批订单,产品直接销售到国外。
 
从小在南石山村长大的高水旺,是高家的第三十代传人,他从17岁开始烧制唐三彩,1994年筹建了一个占地5亩的仿古唐三彩厂。两年后,他所做的三彩侍女和三彩大马就在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和银奖,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农民艺术家的称号,如今他已把自己的仿古唐三彩推向了世界市场。
  
高水旺掌握的传统仿古技术中,还有重要的一环做旧工艺。他利用特殊的原料和工艺加快唐三彩釉面的氧化,使其亮光改变,更接近出土的唐三彩。这种做旧工艺也是高仿品的关键,唐三彩看起来尘土满面,但当你用手去抚摸时,土却不会轻易脱落。
 
南石山村的张宁伟、张刚伟兄弟俩,也是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并经过专业的造型艺术学习,他们采用邙山特有的红土烧制红陶,每月只烧二三窑的陶艺品,在造型和艺术品味上追求极至,所以销路也非常好。
  
传统技艺中的唐朝遗风
 
仿古“国宝唐三彩”
 
在仿古唐三彩延续着古老的造型日益向高仿突破的时候,南石山村的一些唐三彩技师也开始尝试创造全新的唐三彩造型。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工厂的杨姓负责人透露,他们烧制的三国人物关公这个造型,在出土的唐三彩中是没有的,目的是为了迎合南方市场的需求。
 
不过大多数工匠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唐三彩复制到现在,打破传统遗留的造型去创新,无论从艺术跨度或仿制本身来说,都会偏离传统而走向现代工艺。
 
仿古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胎泥、釉料、胎片都是跟现代工艺不同的。传统工艺制作的仿古唐三彩,薄厚不一,釉面片纹却很小、很细致。在仿古唐三彩工艺中,又分高仿、中仿和低仿,所谓高仿就是做旧的程度非常高,几乎可以假乱真。在南石山村生产的仿古唐三彩中,一个高仿唐三彩的售价高达数千乃至数万元,而低仿制品不过数百元。
 
仿古唐三彩的工艺里包含的传统,也是仿古艺人看重的。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开采矿土、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模具制胎,到入窑烧制素胎,再到上釉煅烧,整个过程都充满了虔诚。所以真正用传统工艺烧制唐三彩的艺人,对现代灌浆工艺都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灌浆是真正的造假,而传统烧制尽管也是在仿,却是一种艺术,能够被外界接受。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