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魁智,中国京剧院二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12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1961年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回族。10岁学戏,13岁时在现代京剧《大橹歌》中担任主角。
197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1982年毕业分配到中国京剧院。
1987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表演奖;1989年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1年“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青年)”老生第一名;1993年梅兰芳金奖大赛生角组榜首。
近年来他在各地巡回演出,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及美洲;从1993年起他曾8次赴台湾演出,被台湾《中国时报》誉为“最具票房魅力的青年文武老生”;从1988年至今,他已10次赴香港演出。
代表剧目:《奇冤报》、《响马传》、《野猪林》、《满江红》、《打金砖》、《将相和》等。
恐怕谁也无法否认在当今京剧界于魁智的实力与地位,更有钟爱他的人把他奉为当今京剧界的领军人物,也正是由于他在京剧的继承和发扬中的突出贡献,才使他在第12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中占了一席之地。于魁智对于当选的感受是,“出乎意料”和“我的梦想成了现实”。10岁学戏,至今已有30年艺龄的于魁智的京剧之路并不一帆风顺,他曾坐过冷板凳、也曾跑过三年龙套,还有机会下海,但认定“注定要吃这碗饭”的于魁智坚持下来了。
为京剧我也曾卧薪尝胆
于魁智10岁就开始学习京剧,13岁时在现代京剧《大橹歌》中担任主演,连演百余场。16岁时,他放弃沈阳京剧院的公职、工资,买站票乘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投考中国戏曲学院。由于举目无亲,盘缠有限,只能夜宿火车站,最终以优异成绩成为中国戏曲学院当年面向全国招收的两名老生学员之一。提起那段经历,于魁智一笑了之,“当初选择学京剧并没有太高的理想和愿望,只是有些朦胧的意识,后来才逐渐找到了点感觉,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直至最后的酷爱。我到北京二十多年了,开始是苦一些,毕业后,正赶上下海经商和出国留学的热潮,那时我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可以说是‘卧薪尝胆’的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