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是一种特殊的、古老的民间戏剧形态,主要在祭祀活动中演出,又称端公戏。傩戏表演上的最大特点是借助形象生动的面具,表演者戴面具,扮做驱鬼逐疫的神魔形象。在影片中,傩戏成为串起故事的主线,不过张艺谋在电影叙事上不断推迟观众看傩戏的时间,直到影片结尾才能听到哀鸣般的、讲述关公故事的《千里走单骑》。
傩戏
傩戏,是一种从原始傩祭活动中蜕变脱胎出来的戏剧形式,是宗教文化与戏剧文化相结合的孪生子,积淀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这种戏曲艺术形式,曾经一度遍布三湘四水,省内的苗、侗、瑶、土家族村寨都有其活跃的身影,是湖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湘西称之为傩堂戏、傩神戏、土地戏、师公子戏,湘南称为师道戏、狮子戏、脸子戏,湘北一带则称为傩愿戏、姜女儿戏,湘中称为还傩愿、老君戏等。
傩是古代驱疫降福、祈福禳灾、消难纳吉的祭礼仪式。巫傩歌舞逐步溶入了杂技、巫术等内容,扮演因素、表演因素也增多了,并与其他地方戏剧种有所借鉴与交流,甚至出现了傩、戏杂陈的局面。随后,湖南省各地的巫傩活动出现了逐渐戏曲化的倾向,剧目日渐增多。到了清代的同治、光绪年间,傩戏已初步脱离了傩坛,登上了戏台,而且常年都可以演出。到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傩戏还进入到热闹的城镇演出。
傩戏
傩戏的演出形式很特点。首先,它的表演大多戴面具。早期的傩戏角色,便是靠面具来区分角色行当。面具又称脸子或脸壳子,多为本质,近年亦多丝质,所绘花纹及色彩,各地大同小异。不同角色的面具造型不同,较为直观地表现出角色性格。傩戏的面具来源甚古,可以追溯至远古先民的纹面,是纹面的再度夸张,既增加了自我狞戾与异状变形后的神秘感,对疫鬼增加了威摄力,又给人审美感受,增添了娱人功能。
傩戏
在傩戏演出中,还穿插着不少巫术表演。如捞油锅、捧炽石、过火炕、跺火砖、吞火吐火、踩刀梯等。傩戏演员多是巫师出身,剧目又多是宗教色彩,其表演具有浓烈的宗教风格。如台步中的“走罡”,手式中的“按诀”,以及柳巾、师刀、师棍等特种道具的运用等。
(责任编辑:花开荼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