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古代的皮影戏

2010-04-22 11:14
来源:翰网 作者:清远
据稗史所载:“汉武帝因李夫人之死,思之不置,有齐人少翁者,自称有术能致之,帝召之入宫,乃设帐张灯,帝则坐他帐望之,仿佛见李夫人之像,由是之后,即有影戏。”

古代皮影戏

 
据稗史所载:“汉武帝因李夫人之死,思之不置,有齐人少翁者,自称有术能致之,帝召之入宫,乃设帐张灯,帝则坐他帐望之,仿佛见李夫人之像,由是之后,即有影戏。”
 
据此记载判断:当时虽仅有“影”,尚不足以称“戏”;但“设帐张灯”的方法,则显然已是“影戏”之滥觞。
 
“设帐”,即差似今日影院之银幕;“张灯”实无异于今日之有放映机。从“皮影戏”到“电影”,时代虽相距在千载以上,但渊源有别,在形式上可以说百分之百是一脉相承的。
 
“皮影戏”萌芽于北宋时期。
 
据《都城纪胜》一书指出:“凡影戏乃京师人初素纸雕簇,人物禽兽,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伪参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予以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也。”
 
《都城纪胜》是北宋时“耐得翁”所著,他的文中有可注意者两点:
 
其一是“初以素纸雕簇”,大抵与“走马灯”的情况相似;之后才以“ 彩色装皮为之”,从“纸影戏”进展而为“皮影戏”,形式上就更为相像了。
 
其二是提到“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可知那时候的“皮影戏”,不仅有人物动作,并且还有说故事的“旁白”;也就是“皮影戏”与彼时开始流行的“宋人话本”,实际上已经互相配合,结成一体。
 
“皮影戏”之萌芽于北宋京师,除了上述的记载之外,另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也有较具体的叙述。他说:“崇观以来,在京师瓦肆的技艺,计有童十五、赵七、曹宝义、朱婆儿、没困驼、风僧哥、俎大姐、丁义、瘦吉等弄皮影戏。”
 
《东京梦华录》是宋室南渡后追忆汴京文物制度盛况的作品,上面一段记述,连到“皮影戏”演出者的姓名也斑斑可考,此一资料实在非常珍贵,它使我们知道:北宋时期的汴京,已有不少“皮影戏”的独立制片家了。
 
此外,同时的私人笔记,还有许多提及“皮影戏”的。如吴自牧的《梦梁录》卷二十,有曰:“更有弄影戏者……杭城有贾四郎、王升、王闰卿等,熟于摆布,立讲无差。”
 
周密的《武林旧事》卷二,有曰:“二月八日,为桐川张王生辰,霍山行宫朝拜极盛,百戏竟集,如绯绿社(杂剧)、绘草社(影戏),若三月三日殿司真武会,三月十八日东岳生辰,社会之盛,大率类比,不暇赘述。”
 
前者说明宋室南渡以后,影戏已随宋室之迁移而流行及于杭州;后者则说明了当时民间庙会举行之时,影戏演出的普遍,并且已有“绘草社”的组织,无异今日之有影片公司的设立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