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图)
依据二:知假识伪
为了少走弯路,吸收前人经验,充分了解历代主要作伪方法必不可少,有利于辨伪中对号入座,朔本求源,知其所以然。
书画作伪的传统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摹、临、仿、改、造、代六种。通俗简略的讲:摹就是用透明纸、绢蒙在原作上勾写填画;临就是面对原作边看边写边画;仿是并无原本,只凭仿者学某家的功夫靠想象写画某家之作;造是不讲时代特征,也不管个人风格,凭空伪造随意署款;改是采用增、减、裁、刮、拆、配等手法将无款或小名家作品改成风格相近的大家之作;代则是经书画家本人同意,由其亲朋、学生所作的大名家替代品,经常有人把此类作品视同真迹。此外在装裱过程中也有两种作伪方法,即“揭二层”和“转山头”。“揭二层”是利用装裱之机,把书画真迹的字心、画心的表层与“命纸”揭离,利用墨色渗透而成的影像制成另一件作品欺世。但由于条件所限,并不多见。转山头的方法只限于山水画,即沿山峰走势线裁剪,将画和原款分离,用相同底纸添款重新装裱成大名家作品。这种方法只能是纸本,绢本很难,且需要较高装裱技术,所以也不多见。
像其他技术一样,书画作伪也有“与时俱进”的问题。近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和现代技术的引入,除上述传统作伪方法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作伪手段。据笔者亲见,已有如下多种,不可不察:1.水印填墨(在木板水印、珂罗版印刷品上填墨,填得好几可乱真);2.底稿填款(在同时代不知名或小名家的书画底稿、课稿上添加大名家款印);3.照片合成(利用电脑合成把伪作和名家拼制在一张照片上,以使人信以为真);4.电脑刻章(所制的名家印章与真印如出一炉,使核对印章遭遇难题);5.画册复制(用放大尺等工具复制早年出版物上的作品,由于比例合适,迷惑性较大);6赝品出版(或买或盗用书号,将伪品印刷出版,为伪品戴上著录光环);7.名家题跋(利用当代著名鉴定家的真跋或伪跋,为伪品骗取信任);8.专业画家联合作伪(往往是过世名家亲属、学生互相分工合作,以巨幅作品为多)。9书画作品材质做旧造假,如纸、绢,墨色、印泥、装裱等等。如此不一而足。新手段与传统方法结合,无疑为辨伪增加了难度。
除了作伪的方法、手段之外,人们还总结了作伪的地域性特点,对我们同样具有参考意义。从历史上作伪最盛的明代开始,由远及近,依次是松江造(明末至康熙年间,上海地区以伪造董其昌和明以前书画家为主)、苏州片(明末清初,主要伪造唐、宋、元大家和明文征明、仇英一路青绿山水)、河南货(明末清初,开封地区专造唐宋元名家书法)、扬州片(康熙至道光年间,长沙地区冒充明末清初节烈名人,如杨继盛、史可法等人作品)、广东造(清末至民国,多伪造历史上大名家,如吴道子、周昉、宋徽宗等人,以绢本重设色为主),后门造(晚清民国间,北京皇城后宫门一带,专门伪造“臣”字款书画,并仿制清宫印鉴和题跋),这些分类为古代书画辨伪提供了参照,同时也为我们总结当代书画作伪的地域特点提供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