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易学天地 > 教你好风水 >

用风水为北京号脉(2)

2010-05-25 14:45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韩增禄
北京城的绿地面积也因各种原因而一度急剧下降。加上北京郊区和西北省区对植被林木的严重破坏,风沙逼近北京城的警告已成为严酷的现实。近年来,北
北京城的绿地面积也因各种原因而一度急剧下降。加上北京郊区和西北省区对植被林木的严重破坏,“风沙逼近北京城”的警告已成为严酷的现实。近年来,北京夏天的气温超过了过去号称“三大火炉”的重庆、武汉和南京,恐怕与上述不适当的人为活动不无关系。近几年,随着电力和通讯事业特别是移动电话事业的快速发展,物理污染中最为严重的电磁污染也日趋严重。面对类似的诸多问题,老人们常说“风水走了”,这未必就是迷信。
 
乾隆派人较量天下各大名泉的水质后发现,只有北京玉泉山和塞上伊逊两地之水水质最轻且味甘。
 
用风水为北京号脉
位于王府井路口的“东方广场”原设计方案为建筑高度70多米,建造面积达80万平方米,这意味着这座体量4倍于人民大会堂、高度2.5倍于天安门城楼的庞然大物将使天安门广场上的各种标志性建筑变得矮小,导致城市中心偏移。作为妥协的产物,东方广场被拦腰截断,呈现粗壮矮胖的身姿。其实在北京城,尤其是在“皇城”内和周边,无论是对高度的竞争还是对体量的追求,都是对古都的背叛。
在城市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首要环节就是选址和规划。中国的城市一般是先做建筑,然后再做城圈,元大都则是历史上少有的统一规划、统一建筑、统一搬迁的都城。
 
“辨方正位”是中国传统建筑在选择基址与规划布局上的一个重要原则。风水理论又称作“方位理论”。北京的选址非常讲究。北京的位置,无论是从朝阳方位看还是从正阳方位看,都是“背山、面水、向阳”。“相土尝水”也是建筑选址的一个基本原则。民间所流传的“水土不服”,主要是就水土质量而言的。清代注重养生之道的乾隆皇帝认为,水质好的标准是“其味贵甘,其质贵轻”。他曾命令内务府特制一银斗,以较量天下各大名泉的水质。结果发现只有北京的玉泉之水和承德木兰围场附近的伊逊之水水质最轻且味甘。为此,乾隆还特地撰写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
 
明、清北京城风水格局之讲究、文化内涵之丰富,堪称中国历代京城之最。明、清北京城在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上,运用了易学中极为丰富的文化方位和象数义理,这些内容本身就是风水的理论基础。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