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易学天地 > 教你好风水 >

用风水为北京号脉(4)

2010-05-25 14:45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韩增禄
熟悉北京城的人大都明白这个亭子是对景山五亭之中位于最高峰上的万春亭的仿造。差别在于:景山上的万春亭是木架结构,西客站的亭子则是钢架结构,
熟悉北京城的人大都明白这个亭子是对景山五亭之中位于最高峰上的“万春亭”的仿造。差别在于:景山上的“万春亭”是木架结构,西客站的亭子则是钢架结构,据说其重量高达700多吨。将景山上的“万春亭”照搬到现代建筑上,同其文化内涵是大相径庭的。
 
北京的许多古建筑都是有说法和来历的。景山,明初称作“镇山”,起“镇王气”或“煞王气”之用,相传元朝的宫殿就被埋在它的下面。后来它又改称“万岁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改称“景山”。据《北京形势大略》载:“景字从日,言日在京也。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也。山形五台(五座山峰),应天五气(五方之气)捧日也。”这五座亭子,把“景字从日,言日在京”的意境,塑造得淋漓尽致。
用风水为北京号脉
 解放50年来,北京城中新建了不少“标志性建筑”,西客站便是20世纪90年代北京城市建筑的一个标本。站顶上的巨大亭子系模仿景山上的“万春亭”。乾隆时在景山的五峰之上各建一座楼亭,其中供奉佛教造像,其作用类似民间的“风水楼”,起坐镇都城之用。
但这里的“日”不是实指天上的自然之“日”,而是象征地上京中之“日”,即所谓“天子”。景山之“景”字,既是“日”在“京”上,又是“京”在“日”下。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有“望长安于日下”的诗句。以后,人们就把“日下”比作京都。
 
“万春亭”建在北京最重要的南北“中轴线”上,象征着天子所居得中、得正之尊位;建在北京城的制高点上,又象征着天子权力在人间的至高无上;此亭名为“万春亭”,则象征着居中、得正之天子的江山永固、万代流传。
 
《释名·释亭》载:“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火车站是过往旅客的集散之地,其主要功能应当是便于旅客快速准确地乘上火车到达其目的地。把偌大一座亭子顶在那么高大的门洞上,旅客有何心思在上面“停集”?在建筑心理学上,把好几百吨重的庞然大物安置在一个比该建筑物还要大的门洞的横梁上,能给人以什么安全感?在建筑经济学上,要建造出能够托得起这么重建筑物的横梁,需要何等昂贵的造价?更何况,从维护北京的古都风貌上,乃至从建筑美学上来说,它也都是一个败笔。
 
另一个例子是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附近的国家大剧院。鉴于许多重要文物建筑都集中在从永定门至钟楼的南北中轴线,以及从文津街至景山前街和五四大街的东西中轴线上,故维护北京古都风貌的核心应是对这两条中轴线附近的文物建筑加以重点保护。新建的国家大剧院等大型现代建筑物矗立在北京内城南北“中轴线”附近,与维护北京古都风貌的精神不符。况且,设计这座建筑物的法国建筑师已经声明:“我的设计思想,就是要割断中国的传统。”这难道不是古都北京的悲哀吗?这究竟是中西方建筑的优势组合,还是纯粹的标新立异?
 
北京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是无与伦比的,天坛的祈年殿、皇城的天安门、景山上的万春亭等已经当之无愧地被世界公认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这正是北京城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价值所在。不管怎么说,北京城的现代化建设,都不应以牺牲自己的历史文脉为代价。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