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孝悌”的历史及教育意义(3)

1970-01-01 08:00
来源:一元一 作者:佚名
四、教育活动中 “孝悌”的意义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就是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

四、教育活动中 “孝悌”的意义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就是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学习知识。”这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德育为本,育人为先”的思想是如此地契合。从德育角度而言,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爱”。 而孝是“爱”的延伸,是“爱”的反映。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试问没有孝心哪来爱心。正因为接受父母养育之恩以及天地万物的滋养,人类才能生存在世间,若不懂得知恩报恩,岂非枉此人生?!为儿女尽孝要早,不论巨细,都能对父母知恩,感恩,报恩。同时“孝悌”讲的是长幼有序和人性博爱。这种“博爱”没有原则性。故孟子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孝推而广之,由对家庭的尽伦尽孝上升为对社会尽职尽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助孤残,救助贫弱,“爱”的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