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爱我中华 > 历史丰碑 >

抗日战争(三):捐躯赴国难,视死乎如归(3)

2009-08-04 14:35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毛泽东通过周恩来跟阎锡山讲了,你要打好忻口战役,有几个关键问题必须得注意。其中一个是一定要派重兵,坚守娘子关和九龙关、旧关,要守好这几个

毛泽东通过周恩来跟阎锡山讲了,你要打好忻口战役,有几个关键问题必须得注意。其中一个是一定要派重兵,坚守娘子关和九龙关、旧关,要守好这几个口子,以防敌人抄后路。后来事实证明,毛泽东的预见性是非常强的。

周恩来建议阎锡山不要单纯死守,要主动攻击,并对日军进行侧击和伏击;同时要发动民众,共同抗战。

会议决定成立第2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总动员委员会。这是一个带有战时政权性质的组织。

民族革命战地总动员委员会规定的地区是什么地方?就是我们失守的地方。哪个地方被日本人占领了,我们到那个地方建立,我们去总动员,动员民众起来抗日。

会晤还商定八路军以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侧击日军,配合正面作战。于是就有了平型关大捷、雁门关大捷和阳明堡大捷传遍大江南北。

平型关是晋东北交通要冲,也是山西内长城防线的重要关口。

1937年9月24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15师冒着大雨进入平型关伏击阵地。25日早晨,日军坂垣师团第21旅团的辎重和后卫部队,进入115师的伏击区域。

在桥沟战斗是非常激烈的。我军手榴弹的轰炸声,日军机枪的哒哒声,震天动地,响成一片。这个战斗从早上7时打响,到13时结束,经过6个小时的激烈战斗。

115师歼敌千余人,毁敌汽车100余辆,缴获大批武器辎重。

这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的大胜利。这一仗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消息传来,举国振奋。

忻口是太原以北最后的屏障,是由北往南到太原的门户。日军突破内长城防线后,忻口成为晋北保卫太原最后的防线。

在忻口沿线的山地,中日形成拉锯战。经常是白天日军用飞机大炮轰击中方阵地,晚间中国守军再组织袭击。争夺最激烈的204高地10月18日一天之内13次易手。

南怀化是忻口附近一个普通的村庄,它曾是忻口血战最激烈的战场。

10月13日起,日军5万多人集中向忻口的南怀化、大白水守军发动进攻。

驻守在南怀化附近的是郝梦龄率领的第9军。16日,为夺取被日军占领的高地,军长郝梦龄亲上阵地,在距敌仅有200米的前沿阵地指挥作战,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9岁。

在他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他留给妻子的信,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郝慧英 郝梦龄之女:他说这一次我参加的战争是国际战争,是为了保卫祖国。我身为军人,前半生都是打的内战,对我们人民是毫无贡献。这次是国际战争,我一定要去。而且我抱定了牺牲的决心。成功不必在我,我可以先成仁。

郝梦龄是全国抗战开始后牺牲的第一位军长。长女郝慧英当时只有13岁。

那个时候他摸着我的脑壳,他说我喜欢你们,也爱你们,但是更爱祖国,我始终忘记不了这一点。在我思念他的时候,有时候像发狂一样。绝对没想到,火车站这一别就成了永别。

在淞沪和山西战场造成中国军队伤亡最大的是日军飞机的轰炸。但有一天,横行于忻口上空的日军飞机忽然不见了。

这一片田野就是当年日军的飞机场。

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军129师陈锡联部夜袭阳明堡日军飞机场,摧毁日军飞机24架,有力地支援了忻口守军的作战。

国共两党在这儿合作,是我们取得忻口坚守23天战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忻口会战期间,八路军深入敌后,120师358旅进至雁门关、崞县周围,切断了忻口方面日军的惟一后方补给线;129师在七亘村设伏,歼敌400余人,打乱了日军对山西进攻的部署。忻口会战后,担任前敌总指挥的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对周恩来说:“八路军把敌人的几条后路都截断了,对我们忻口正面作战的军队帮了大忙。”

忻口会战,毛泽东有多次电报,具体部署115师在晋东北、120师在晋西北,两个师互相配合。要把日本人通往前线的道路截断,断绝他的供应,断绝他的粮草。

中国军队在忻口与日军血战23天。在忻口、太原,日军共死伤2万多人。这是华北抗战以来打得最顽强惨烈的一战,也是国共两党的军队在战役战斗上配合最成功的一次。英国记者贝特兰在文章中写到:“忻口战役是华北抗战高潮的标志,是标志抗战前途的一个很有意义的吉兆。”

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

从此,八路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战,成为敌后抗战的主力军。

两个地方的战役都失败了。然而,在毛泽东的眼里,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战略意义上的洞察。他当时与一位英国记者说:“过去日寇差不多不费一点气力唾手而得东四省,现在就非经过血战不能占领中国的土地了……中国的长期抵抗,将使日本帝国主义本身走上崩溃的道路。”毛泽东宣布:“我们可以断言,日军在华北今后将遇到最坚强的抵抗。”

而日本侵略者,面对全中国人民的殊死抵抗,在这个时候,也变得愈加疯狂,灭绝了人性。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刻骨铭心的日子。

当时天特别地冷,是冬天,那一年非常冷。

在1937年这个漫长冰冷的冬天,昔日美丽的南京变成了惨绝人寰的人间炼狱。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开始了长达6个星期的疯狂屠杀。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