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意如
安意如走进咖啡馆,所有的目光都自然而然地落在她身上。她是美的,目如秋水,嘴角衔着微微的笑意,妆容精致,一头光亮的长发直直披肩。只是更多的目光关注的是她的动作。她拄着双拐,虽然并不会跌倒,步子却费力得让人揪心。 她知道大家看着她,依然坦然去柜台点咖啡,像闯进糖果店的小孩一样犹豫着哪种点心更美味。然后落座,把拐杖靠在一边。让人觉得,仿佛不完美的让人怜惜叹惋的,只是她的拐杖而已。 人生,会有另一种可能 1984年,安意如出生在安徽宣城。由于早产缺氧,安意如患上了脑瘫,到了周岁时,别的孩子能爬能站了,她却连坐都坐不稳。医生明确告诉父母:这孩子的腿基本上没有治愈的希望,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机能锻炼来改善。于是,每天早晨安意如起床后,母亲会拿来两块自制的木板,用带子将安意如双膝一边一个绑在板子上,让她在墙角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站到实在坚持不下去时,母亲或者医生就会来给她针灸、理疗、按摩。吃过饭,母亲会推来小三轮车让她骑,以改善运动神经。为了督促,母亲总是拿着一根毛衣针跟着,发现她偷懒,就用针扎她的脚,疼得她哇哇直哭,每天折腾到晚上9点才能睡觉。 这样的生活,对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是很难忍受的,但安意如却一直坚持着。 有时候,双膝绑着木板站在墙角,透过窗户,看着一抹亮光,从徽州民居的白壁灰瓦马头墙中闪现,把天和凹凸不平的地平线分了开去。然后,天地缝隙间出现一条金黄色光带,金带在缓缓流淌,殷红的太阳很快就从金带背后慢慢出现。 每当此时,安意如就会忘记双腿的不适,感觉自己的身体在朝阳的光辉中慢慢变得轻盈起来。 父母没有把安意如送到特殊学校,而是坚持送到普通学校就读。会有一些调皮的孩子总跟在她身后,刺耳地叫她跛子,用夸张的姿态学她走路。虽然感觉不好受,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自卑。因为行动不便更因为从小的习惯,当别的孩子在外嬉戏玩闹时,她会把时间留给阅读。寂寞,煎熬了她,也成就了她。 中考报志愿前,安意如想了很久,最后报考了中专,学的是当时很热门的财经专业。上中专时,她又报了自考大专文秘,两个专业同时学,忙得不可开交。很多人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卖命,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不愿意在小城过着安稳但内心很挣扎的生活。要走出去,就必须有生存能力,拿到一张好点的文凭,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她相信人生应该有另一种可能,但她也知道,在机会来临前,自己需要蛰伏,需要等待。 花朵,自在开放 大专毕业后,安意如在一家私企找了份文秘工作。那家公司离家有半小时,交通不便,每天父亲都要接送她。“有一天风很大,把父亲鬓角的点点白发吹了起来。曾经帅得像陈宝国一样的爸爸,为我老了。”一个月后,安意如终于还是选择了辞职。 小时候安意如跟着外公长大,外公是旧式文人,读的是私塾,练的是毛笔字,讲故事都是《封神榜》、《西游记》、《七侠五义》、《隋唐演义》,让她读的都是唐诗宋词。辞职后的安意如,开始在闲暇时写作。80后的她,选择的是非常80后的表达地点和表达内容:在新浪的论坛里“灌水”,开帖子分析金庸笔下人物的性格。仅仅是因为喜欢,算得上是漫无心机。 彼时是2003年,网络正作为文学的全新战场被开辟。在论坛上结交的好友向寻找写手的书商推荐了素未谋面的安意如。安意如写出了青春小说《要定你,言承旭》。作为初出茅庐的写手,她的稿费是—1.6万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