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20世纪俄苏老庄哲学研究点评(2)

2009-05-13 18:1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李逸津
大约是受自己的老师阿列克谢耶夫强有力的影响,在A·A·彼得罗夫(1935-1936)年发表的研究中国道家的论著中,还只是把道家说成是革命的,但并不认为它

大约是受自己的老师阿列克谢耶夫强有力的影响,在A·A·彼得罗夫(1935-1936)年发表的研究中国道家的论著中,还只是把道家说成是革命的,但并不认为它就是唯物主义的。1938年,《联共(布)历史简明教程》问世,这本书在当时被看作是“达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高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思想的真正高峰。”从此把历史进步与唯物主义联系起来的观点,开始统治苏联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于是,彼得罗夫1940年发表的《中国哲学概论》,便提出在道家学说中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他写道:“准确地说,道的概念直到我们今天还没有广泛认可的翻译和解释(逻各斯、世界之道、神、最初的原因、精神的能力、纯超验的存在等等),都没有表述出真正的本质。把它变成思想原则而没有注意到它的基本定义。从这个基本定义出发必须指出两点:道‘法自然',道‘出现在天的主宰之前'。这些定义不能不引导到这样的思想,道在其古代概念中,可以具有物质的内容,能够被理解为自然、物质存在的道的概念,引申为自我发展的自然法则,也就是这种存在的进化法则。”为了说明道家的“进步性”, А·А·彼得罗夫还进一步把道家同古代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联系起来,他说:“在《道德经》中我们找到了内容是直接反对人民统治者和压迫者的片段……道家学说在后来时代,在为否定现实国家政权而建立的社会圈子,特别是大量存在于中国历史上的神秘社团中找到了回应者。”这几乎是把老子学说说成后世农民起义的思想支柱了。

1947年,苏联发生了一件影响以后苏联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几十年的重大事件,那就是由当时主管苏联思想政治方面工作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安德列·亚历山大洛维奇·日丹诺夫(1896-1948)亲自组织的对Г·Ф·亚历山大洛夫《西欧哲学史》的讨论。日丹诺夫在讨论会上的发言确定了这次讨论的大方向,他断言,哲学史主要是唯物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哲学仅只是被作为唯物主义批评的对象而允许出现在哲学史著作中。这一观点,在俄罗斯老庄研究中影响最大的“新道家”代表人物、华侨学者杨兴顺(1904-1987)1950年出版的专著《古代中国哲学家老子和他的学说》中,得到了密切的呼应。比如日丹诺夫宣称:“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杨兴顺则说:“中国的唯心主义者们,儒家学者们,特别试图歪曲古老的道的学说……为了反对他们,中国的唯物主义者们进行了严酷的斗争,维护和向前推动《道德经》的唯物主义观点。”

自杨兴顺专著问世直到1966年的16年间,苏联哲学界普遍接受老子是唯物主义者的观点。1956年苏共20大虽然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斯大林时期制定的哲学史研究方针仍然存在。许多著作都步杨兴顺之后尘,把老子说成是原始唯物主义者和朴素辩证法家,而庄子则是背离老子唯物主义的唯心主义者。

1966年,历史学副博士Ф·С·贝科夫出版专著《中国社会政治和哲学思想的产生》,对老子哲学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道德经》总的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由它又发展到《庄子》的主观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

但紧随其后,1967年出版了莫斯科大学东方学院教授柳鲍芙·德米特里耶夫娜·波兹德涅耶娃(1908-1974)的《古代中国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和辩证法家》。这本书直接继承了А·А·彼得罗夫和杨兴顺的观点,并且有所发展,即认为庄子也是唯物主义者。她认为,庄子的“道是自然、在其与人类主观矛盾中的物质,也就是客观现实。”这里明显看出1947年哲学史讨论中把哲学史看成是唯物主义史观点的顽固影响。波兹德涅耶娃还强调,庄子是无神论者,因为他否定世界的神性起源,也拒绝关于精神转移的“教条”。波兹德涅耶娃从《庄子·大宗师》中节选子舆说的一段话:“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解释道:“庄子以故意的荒谬强调了他关于认识事物的朴素性的思想,它们是用来反对孔子的天意学说的……”。我们说,庄子在这里一连讲了三个关于病和死的寓言故事,主要是说明做人要安时处顺、善待死生,任随造物主的摆布,实难看出有什么“反对孔子天意学说”的意思。

1969年,毕业于我国复旦大学哲学系(1960年)、后来担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的米哈伊尔·列奥契耶维奇·季塔连科(1934- )出版了由他主编的《世界哲学文选》第一卷中国哲学部分。在老子问题上,季塔连科对此前受到多数人赞同的杨兴顺观点提出质疑。他认为,老子的世界观是矛盾的,其理由是根据老子的术语“有——无”。季塔连科把“有——无”解释为“存在——不存在”。他认为,如果第一位的是“无”,那么这样的思想家就是唯心主义者;而如果是“有”,就是唯物主义者。在季塔连科看来,老子认为第一位的既是前者,又是后者。所以他说老子的观点“既是唯物主义的,又是唯心主义的。”关于庄子,季塔连科写道:“引用那些我们在《道德经》里找到的概念,首先是道与德,庄子加强了对它们的唯心主义解释。在他的学说中,可以看出许多相对主义的、甚至是神秘主义的成分。”季塔连科的这些观点,客观上反对了杨兴顺和波兹德涅耶娃,对于推动俄罗斯老庄哲学研究克服主观臆断,走向科学诠释,起了一定的作用。

1970年,历史学博士、国立高等经济学校教授列昂尼德·谢尔盖耶维奇·瓦西里耶夫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