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大戏台”贴近群众,成为广大戏迷才艺展示的舞台。郭立亮 摄
在戏曲艺术遭受“夕阳论”、“消亡论”冲击的现实背景下,已连续举办了五季的“公共大戏台”,却在湖南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梨园风暴”。在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是什么让“失宠”的戏曲舞台现场吸引了数十万观众驻足观看——
在湘江边,在公园中,在市民广场上,上演一场纯业余的戏剧秀:演出的服装、道具自备,省内省外的戏迷朋友均可报名,且不需交任何费用,报完名就开始排号,排到就唱,不限戏种,不限剧目,唱、念、做、打自由发挥。然后评委点评,下台,下一个登场。比赛现场完全开放,比赛的实况通过电视传往千家万户。这就是“公共大戏台”,一个没有门槛,让想唱戏的票友都能一展身手、让想看戏的市民都能看个够的大戏台。
自2006年以来,由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文化厅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公共大戏台”已连续举办五季, 在戏曲艺术遭受“夕阳论”、“消亡论”冲击的现实背景下,“公共大戏台”借助现代传媒的“利器”和平实的大众化风格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梨园风暴”。
五季“公共大戏台”,累计收到各界群众发来的短信和拨打的热线电话达10万条,接受票友报名6000多人;有1600余名戏曲爱好者登台表演,40万人次在现场观看了演出。央视索福瑞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活动直播期间,湖南公共频道创下该时段全国收视率第三的纪录,共有3000万电视观众收看了该节目。
“公共大戏台”带来了如此大的社会反响,甚至超出了作为承办单位的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预期。在“公共大戏台”第一季的消息发布后,报名者就达2000多人,参赛者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93岁。演唱曲目除湖南的19种地方戏曲外,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应有尽有,而且整体水平之高,令观众过足了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