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频道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为了方便票友参与,除了电话报名之外,他们还特别设置了现场报名点。但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每场活动进行时,现场报名点都会被报名者围得水泄不通。有的是替自己报名的,有的是替家人、朋友预约报名的,还有不少外省来长沙观光的游客。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还曾经有人因为人多报不上名,偷偷塞给导演一个装有200元钱的小红包,意在获得“特殊照顾”上台“玩一票”。
“公共大戏台”上演的是古老的艺术,承载它的却是一个与过去不同的、现代的舞台。既坚持了传统戏曲艺术的高雅传统,又走了一条新潮时尚、没有门槛的大众路线。这是不少观众的共同评价。
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总监凌红江说:“‘公共大戏台’能够从湘江边的‘杜甫江阁’到烈士公园里的‘潇湘阁’的方寸之地辐射湖南、影响全国,是因为走了一条‘零门槛 、全开放’的大众娱乐路线。”这是一种让戏迷、票友们不敢想象又倍感“诱惑”的参与形式,一经推出便深受戏迷欢迎。“‘公共大戏台’能够火爆,能够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内在原因在于它‘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正做到了‘还戏于民’,使‘草根文化’与‘庙堂文化’有机地融合到一起。”
在吸收票友参与活动的同时,“公共大戏台”还不忘把戏 “留下来”、“送下去”。
2007年4月,公共频道决定拓展“公共大戏台”品牌,发起成立了直属频道的专业戏剧团体“超级戏乐班”,担负起选拔、培养戏曲人才和制作、生产、发行戏曲音像制品并送戏下乡的任务。他们聘请我省戏曲界名师,对40多名有潜力、经过考核选拔的戏曲苗子免费培训一年,为青黄不接的湖南地方戏曲储备人才。并拍摄、制作了10多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包括《拦马》、《三婆媳》、《哑女告状》、《爹爹吃轮供》等。还挖掘和整理了一大批地方戏曲剧本,如《蔡坤山哭牛》、《二道梅》、《新刘海传奇》等。
有了人才、有了内容,“公共大戏台”就把戏曲送给更多的观众。2007年,由“超级戏乐班”原创的现代剧《魂断六合彩》在益阳市城乡巡演100多场,受到当地政府领导及观众朋友的好评与喜爱。2008年,“超级戏乐班”又把现代剧《三婆媳》,传统剧《哑女告状》、《卖妙郎》作为送戏下乡剧目,到宁乡、望城、沅江、南县、安化、桃江等地演出140余场。
“公共大戏台”,这个古老艺术的新兴戏台正红火三湘唱遍四水。
(责任编辑: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