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评论 >

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化(2)

2010-03-03 09:24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钱文忠
历史在很多人心目当中,是已经死亡的过去,是和我们未必相关的过去。历史其实是活的,历史会影响现实,历史会增加一个人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
 
历史在很多人心目当中,是已经死亡的过去,是和我们未必相关的过去。历史其实是活的,历史会影响现实,历史会增加一个人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一种文化的自豪感,也会影响到一种归属感。如果山西没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就不会有山西人这个概念。历史实际是一件件非常丰满、非常生动的活生生的事实,历史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过程。
 
汉语和世界其他语言的融合
 
汉语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当然汉语也不见得都是优势,现在看来,也许中国人会因为讲汉语而吃亏。我是研究印度的,印度这几年发展很快,如果大家有机会去美国,坐在航班上,经常会看到几十个印度人,印度知识产权占GDP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为什么?很多学者进行各种分析,但是,我认为是语言。印度的官方语言有十几种,但通行的是英语。在印度,只要是受过教育的人,很容易和国际接轨,而外国人到印度,也很容易了解它的社会。而汉语现在不是一种国际性的语言,尽管它是联合国官方工作语言。重要的是,汉语并不是汉族创造出来的,如果说汉语是汉族创造出来的,那就只能说屈原说的是外语,孔子、孟子讲的是外语,司马迁讲的也是外语。
 
汉语的出现、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就是在各个历史阶段不断地从其他民族和文化的语言当中吸收词汇,这些词汇就是外来语,这个过程由来已久。我们看看远古和上古的时候。上古时代的中原人(更不必说山西人),就是古代进入中原的越人、夷族人、羌族人,因此,汉语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混合体,就有相当多的外来语。我举几个例子。比如牙齿,在上古汉语里,只有齿,没有牙,牙原来就是指象牙,绝不指人和动物的齿。牙就是一个外来语,不是汉语。比如钱币,最初我们通用的是贝壳的贝牞在我国出土的贝,远的来自阿拉伯、南非,这个贝字也是外来语,不是汉语。再比如蜜,也是一个外来语。再比如巫字,也是一个外来字。先秦时代有许多的词语也是非常难理解的,古代有那么多学者,也都无法理解,因为他们当时封闭意识较强。秦汉时代,东西方有很多交流,国际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就是罗马帝国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拿太多的重金属购买中国的丝绸。山西太原在古代相当长时期流行的语言不是汉语,而是伊朗语。比如“狮子”,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欧洲语言,狮子的“子”和小孩子的“子”是不一样的,是不能去掉的。秦汉时期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汉语,多得已经不可能再去统计。中古时期,就更热闹了,是中外文化交流色彩斑斓的时期,是一个后来再也没有过的高峰时期。长安是这个时期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长安、洛阳等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连今天的北京、上海、香港都不能比。当时,酒店里的服务员有外国人,还有白人居住的专门区域,类似于一种租界,但是和后来的租界不一样,我们是有管理权的。所以说,这个阶段,这些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是惊人的。这个时期佛教的传入,特别是佛经的翻译工作起了巨大的作用,持续了一千年,翻译大师辈出,这些人大都和三晋大地有关系,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直到宋朝,佛经翻译工作才结束。
 
在漫长的历史当中,进入汉语的外来文主要是梵文。这样的例子有几千个,很多很多。如“世界”、“宝塔”、“劫难”、“高升”、“天堂”、“地狱”、“平等”、“方便”、“报应”、“公平”、“法宝”等,甚至现在人们说的“干部”也是外来语,最早见于佛经,也不是汉语。再比如“一刹那”,也是梵文,不是汉语。“哥哥”也不是汉语,是外来语。近古时期,汉族地区的文化已经明显地高于周边的民族,传入汉语的外来语的词汇没有以往那么多,影响也没有以往那么大,实际上也还是有,只不过我们更不注意了。现在我们说的火车站、汽车站的“站”,也是一个外来语,最早叫“站赤”。还有《水浒传》里的“来得好”这个词也是一个外来语,来自于梵文,本意是表示欢迎的意思。还有一个词,是武大郎的外号——三寸丁谷树皮,就是来自拉丁语,形容一个人瘦弱、矮又苍白,并不是山东方言。现在我们已经感觉不到外来语了,因为它已经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了。像“芝麻烧饼”也是一个外来语。在元朝时期,给我们的感觉是比较黑暗的,曾经把知识分子说成是臭老九的说法,就来自元朝。可是,元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黑暗,文化中有许多来自波斯的东西,比如乐器中的二胡、琵琶、箫、唢呐等等都是来自外部。这个时期,几何学已经传入我国。在明朝,随着郑和下西洋,有好多外来语随之传入我国,比如“长颈鹿”是来自阿拉伯语,“斑马”源自索马里语。“博物馆”也是一个新造的词,最早是叫博物院。我惊奇地发现山西是叫博物院,别的地方叫博物馆。还有一些是从日语里引入的词,比如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批判、审判、法律、传染、必要、革命等,至今生命力旺盛,我们今天已经意识不到汉语里有这么多外来语了。特别是“经济”,“发展经济”这个词在古代是有了,但不是我们今天的意思,今天的意思是一百年前从日语里引进的,翻译家严复把它翻译成“计学”。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