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古人教育子女要修身明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诸葛亮教子“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一生为国为民,克己奉公,为后人树立了楷模。他教育子女要有远大的志向,五十四岁时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著名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他对子女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告诫子女要做到静,不断修身和反省自己;要做到俭,才能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节操。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安定宁静就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实现理想需要不断学习知识,只有静心、刻苦才能学到真知,没有坚定的意志就不能成功。
诸葛亮对子女寄予着厚望,他的子女后来都淡泊名利,忠心报国,为国家社稷做出贡献,这正是“宁静”、“致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