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老子摄生之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二)

2009-04-12 17:2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我们学习、实践老子摄生之道,自然要以老子为榜样,走老子所承继、所开拓的康庄大道——中华上古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予以继承与发扬,使之造福于人类,造福于宇宙。

第八,“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四十九章)圣人永远没有自我的心,以百姓的心为心,以“慈”为人生三宝之首。因此,没有利己主义,没有个我中心主义,也没有人类中心主义,一切以百姓的利益为指归,视百姓如慈母的对待婴孩,“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四十九章)因此,“恒善救人,而无弃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六十二章)即使有人怨他,也应当“报怨以德”,(六十三章)而且以“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七十九章)为戒;同时,讲求与自然界和谐共处,不当大自然的侵略者,以免害苦了人类自身,引致生存危机。

这是宇宙公民的大道胸怀,善于容纳,无所偏私,心中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我品自高,突出人生的主题,突出命运的主旋律,突出弘扬大道的历史使命,这是老年修道养寿的根柢。

第九,“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十章)涤除玄妙的心灵之镜,能够没有疵瑕吗?要将世俗的私妄昧之心,努力不断涤除转化为大道的公正明之心,要从人生定位(立场)上,从人生观(价值观为其核心)、世界观、宇宙观上,来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既无去一切广义的世俗之心,又无去我见我明我情,神主自明,心平如镜,朗照一切,进而要求实现人生升华,达到真人、圣人的道德人格境界,好比人类共同理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真正的人的理想境界。私妄昧是灾祸之根、疾病之根、失败之根。它只能使人生结出苦果、恶果、毒果,辗转于苦难之中。唯有将它连根拔除,清理心田,种上大道公正明的种子,并使之根深柢固,从而枝壮叶茂,方可结出累累的大道果实,是为健康之根、成功之根、幸福之根。

心正气平,心柔气顺,心慈气和,心机正了,生机自旺,病机自消,体内阴阳之气的运行自然通畅无阻碍;同时,“心使气曰强”,(五十五章)“抟气致柔”,(十章)作为君主之官的心,可以有效地指使气,抟炼内气使它柔和而不刚躁,这是真正的强者。

这就要从“虚其心”,“弱其志”(三章)开始,“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三章)“心善渊”(八章)而不外驰。它的崇高境界是“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二十章)我怀着愚人的心呀!浑浑沌沌啊!我的欲愿独自特异于世人,而贵重取食于母亲,大德的容纳含受,唯是顺从于大道。修道不炼心,不仅到头来一场空,而且还要出偏入邪,“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五十三章)修道须修真,真在于“涤除玄鉴”,(十章)少一分私心,多一分公心,养一分道心,就多一分幸福。

这是老子摄生之道的根本规律,即修道养寿律。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