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进步。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别人的长处要虚心学习,使自己也能与别人看齐,见到别人的错误要反省自己看自己身上有没有相同的错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不仅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们还需“一日三省吾身”,勤奋好学固然重要,但是多思考多反省一样必不可少。孔子告戒我们“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我们将会一无所获,只思考不学习我们也将会一无所知,我们不仅要善于学习,我们更需要善于思考。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发生错误,在面对他人过失的时候孔子并不提倡我们常说的“以德报怨”,他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怨报怨”不可取,用怨恨去面对他人的不道德,这样下去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甚至影响后人。同样“以德报怨”也是不可取的,他认为把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对待一个有负于自己的人和事,是一种人生的浪费。要用自己的公正、率直、耿介和磊落去坦然面对一切。生活中我们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怒发冲冠与人为敌,我们何不坦然、豁达、磊落的去面对眼前的一切?我们可以像东坡那样“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只有这样当我们“回首向来萧瑟处”的时候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宽容他人、善待他人同样也是善待自己。
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关系越是亲密越是最好,那么怎样的人际关系才是最好的呢?当前的社会中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孔子的观点是保持适当的分寸,尽量避免“过”与“不及”,保持一个中庸的态度。孔子有个学生叫子游,他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有事没事总在领导身边转,虽然表示亲近,但是也许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是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物极必反的道理也许就在此。确实,人与人之间应当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我觉得这种距离是随着场合而定的,不同的场合应当需要不同的距离。这如同“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一样,花一旦全开马上就会凋零,月一旦全圆立刻就会缺损了。朋友之道如此,同事间如此,亲人之间亦是如此。必要的留点分寸,保持点距离,得到的往往就是海阔天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所以关系的好坏并不是亲密的距离所决定的,而恰如其分的距离才是交友处世的最好境界。真正的朋友不需要过于亲近的距离,只要能在内心给对方留有一片天空就足够了。把子游的这句话放在工作中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你的工作岗位上就做好你自己的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你本不应该做的事。工作中很多人往往觉得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才好,不但替领导分忧了,还说明自己工作能力强。其实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己操心自己的事,各尽其职、各负其责,这样大家合起来才是一盘棋,这才是当代社会应该提倡的一种职业化工作态度。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得失明”,好的朋友应当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从他身上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我们的不足之处。其实,我们想了解一个人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了,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选择朋友显得尤为重要。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而选择好的朋友的前提是我们自己要修身养性,提高我们的修养和心智。结交了朋友我们怎样与朋友相处呢?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看到朋友做不对的事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所以与朋友相处还需要把握适当的度,不可任何事都大包大揽。生活中许多人看到朋友犯了错误,不但不劝告反而赞赏有加并倾其所能去帮助,朋友间是需要互帮互助,但是前提是朋友所做的事是积极的正确的。否则,这种帮助只会是一个不好结果的催化剂和推动力,你这么做就是助纣为虐。人的一生会有许多不同的朋友,结识益友会对我们的人生起到积极的作用。孔子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有三种“友谅、友直、友多闻”,他说“交正直的人、交诚实的人、交见闻广博的人对自己是有帮助的”,而“便辟、善柔、便佞”这三种人是不可交的,这三种人是逢迎献媚、溜须拍马;没正直诚实之心、没是非原则和巧言令色的两面派。此类人时常花言巧语让我们的耳朵很是受用,但是我们需要擦亮眼睛辨别出这类不可交的损友。好的朋友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他在生活中会常常对我们的言行提出一些异议,但是忠言逆耳,生活中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听的进去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呢?我们的朋友之中又有几个会对我们的言行阐述他真诚的“异议”呢?虽然我们知道巧言令色不好,但是我们有时还是愿意去听,于是便有人潜心钻研此道且乐此不疲,此类人就是孔子所说的“小人”。那么君子的标准是什么呢?孔子认为君子的标准有三点“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首先需要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这样他的内心才能无比仁厚、宽和,他不会去计较细节患得患失,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其次,需要强大的选择能力,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但是我们也不能被外界所左右,明白如何取舍,这样才能没有迷惑没有烦恼;另外,需要内心足够勇敢、开阔,只有这样你才能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在畏惧害怕了。这就是孔子眼中的君子,孔子谦虚地说他自己做不到。君子的心态平和、安定勇敢、安详舒泰是内心流露出来的,而小人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内心多的是躁气,气度上少的是安闲,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似乎现在这个时代是个浮躁的时代,人们多是心浮气躁,生活中稍有不顺就自暴自弃,工作上稍有打击就一蹶不振,我们缺乏的就是内心的安定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