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品三国学做人:方圆并重,隐忍有道(三)(4)

2009-04-29 09:1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从古至今,有多少英雄壮士他们只记得“士可杀不可辱”,却忽略了“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道理,因此而送上年轻的生命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从古至今,有多少英雄壮士他们只记得“士可杀不可辱”,却忽略了“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道理,因此而送上年轻的生命。学会在等待中伺机而动,这才是忍的最高境界。

黄忠在定军山和曹将夏侯渊相遇,初战告捷。夏侯渊于是坚守山寨,不再出来交战,黄忠率领部队逼到定军山下。法正四面望了望定军山的地势,对黄忠说:“在定军 山的西面,有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山,四面的山道崎呕艰险,在这座山上,能够充分探察定军山夏侯渊的虚实。将军如果能攻占这座山,再攻打定军山就易如反掌 了。”黄忠抬头看了看,见山顶比较平缓,山上人马也不是很多,就决定先攻打这座山。“这天夜里,黄忠带领军士,趁着敌军防范松懈的时候,突然敲鼓鸣锣,一 直杀上山顶。这座山是由夏侯渊的部将杜袭把守的,只有几百人。当时望见黄忠大批人马一拥而上,声势骇人,慌忙丢下营寨,逃下山去。黄忠非常轻松地占领了山 顶,正好和定军山相对立,地势特别优越。法正说:“将军可以驻守在半山腰,我守住山顶。等夏侯渊来进攻时,我举起白旗将军按兵不动;等他倦怠了,疏于防备 时,我就举起红旗,将军迅速地下山冲击曹军。我们以逸待劳,一定能够获胜。”黄忠听后,连说妙计,便带领大部人马在半山腰扎下营寨。

杜袭丢了山寨,逃回定军山,说黄忠夺取了对面的山顶。夏侯渊非常恼怒,说:“黄忠占领了对山,不由得我不出战!”张郃劝阻说:“这是他们的计谋,将军只宜坚守,不能出战。”夏侯渊说:“他占了我的对面山顶,观察我的军情虚实,我怎么能不出战呢?”张郃几次苦苦地劝阻,夏侯渊就是不听。

夏侯渊命令兵士围住黄忠占领的对山,大骂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任凭夏侯渊在山下怎样百般辱骂,黄忠就是不出战。等到中午以后,法正见曹兵已经疲倦,心不在焉,不见丝毫锐气,大都下马,倚在石头旁休息,有的竟昏昏欲睡,就举起红旗。黄忠见山顶上红旗招展,一声令下。战鼓齐鸣,蜀汉的军队大喊着冲下山来,那种阵势 犹如天崩地塌。夏侯渊措手不及,黄忠闪电般已经来到他的面前,大喝一声,像平地惊雷。夏侯渊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黄忠的宝刀落下,连头带肩被砍成两段。曹兵见主帅被斩,溃不成军。黄忠乘胜追击,占领了定军山。

夏侯渊初次之败就是因为他缺乏一个“忍”字,只是一味地恼怒黄忠,却不听张郃苦苦相劝,硬要与黄忠挑战;当黄忠面对夏侯渊的大骂挑战,却忍着一直不出战,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己,而 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以等到适当时机出击把夏侯渊一举歼灭。

人生如战场,乱世和平都是如此。做一个有“心机”的人,学会忍让,勿要凭一时意气而行事。深藏不露,到能真正彻底击垮敌人的时候,再痛下杀手决不留情。如果朋友的背叛,与人的矛盾,一字寄之“忍”。毫无结果的争吵不但会消耗自身 的实力和声誉,也让敌人有所警觉,报复的机会少。有信任才有欺骗。诈敌就要先取其信任,伺机而动。等确定别人的全部脆弱性命来到自己手中的时候,再狠狠地 握紧手掌。

魏明帝曹睿时,辽东太守公孙渊称雄一方,自立为燕王,改年号绍汉,联络东吴,侵扰北方。边官报知魏主曹睿,曹睿决计派司马懿率马步军4万前去平定辽东。

司马懿统帅魏军取得初战胜利后,很快把公孙渊困在襄平城里。这时已是秋季了,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魏军的运粮船从辽河口出发可直接开到襄平城 下。由于魏军都泡在雨水之中,行坐不安。左都督裴景见状就向司马懿建议说:“雨水不住,整个军营中泥泞不堪,军营应当移到前面的山上。”司马懿听后怒道:“擒获公孙渊只在旦夕,怎么可以移营?如果再有人说移营立斩不赦!”裴景诺诺而退。过了一阵,右都督仇连又来告诉说:“军士泡在水中苦不堪言,请太尉移营 高处。”司马懿听罢大怒,厉声说道:“我军令已发,你胆敢故意违抗!”即令推出斩首,把首级悬于辕门之外,三军军心为之震慑。

司马懿又令南寨人马暂退20里,纵城内军民出城樵采柴薪,放牧牛马。部将陈群疑惑不解地向司马懿问道:“从前太尉您攻打叛将孟达时,兵分八路,八日赶到上庸城下,很快生擒孟达而成大功;今带甲4万,数千里而来,不令攻打城池,却使久居泥泞之中,又纵贼众樵牧,我真不知太尉打的是什么主意?”司马懿笑着说道:“您是不知兵法。从前孟达粮多兵少,我粮少兵多,所以不可不速战;出其不意,突然攻之,方可取胜。今辽兵多,我兵少,贼饥我饱,何必力攻?正当任彼自走,然后乘机击之。我今放开一条路,不绝彼之樵牧,是容彼自走也。”陈群拜服。后来,公孙渊果然率残兵败将突围,被司马懿生擒了。

司马懿懂得要生擒公孙渊就要等待时机,根据实际情况,不为局部或一时的小利所动。为争取更大的胜利,采取缓战计策,一旦时机成熟,应当机立断速战速决,方能取胜。聪明就在于他懂得隐忍不发,伺机而动这个道理,使他战胜了公孙渊。

当今社会中,难免会受到他人的屈辱。这时,不能因为如此,就使对手打破你的计划,让他有机可趁。大丈夫行事,需要屈时就要能屈,需要伸时就要能伸,为了达到 目的,忍着暂时的屈辱,等待一个最佳出动的时机努力反攻,最终,你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做一个有“心机”的人,就像黄忠、司马懿那样,懂得隐忍不发、伺机而动这个道理,懂得在忍耐中进取,在忍耐中成功。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