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跟红楼女儿学处世

2009-05-10 08:1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红楼梦》中的处世之道是通过每个人物表现出来的。这些红楼女子的个性使他们的处世之道个不相同,而这也造就了她们不同的命运。

偶然在一本书上看到这么一段话:一个人若没有读过《红楼梦》,简直罪不可恕。理由很简单,只有看过《红楼梦》,才会明白原来女人可以这样哀婉动人,这样仪态万方,这样冰莹聪明,这样楚楚哀怜…….曹雪芹熏陶你如何成为女中豪杰。

当时看完这段话后心里很震撼也很自愧。震撼的是这本书的经典,自愧的是自己长这么大除在高中时零星在课本上学过几篇《红楼梦》里边的文章,竟然没有完完整整地读过这本名著。怀着几分好奇加几分决心我放假之前从图书馆借回了整套《红楼梦》,重重地拿在手里真有几分感觉。

回到家一有闲暇我便打开红楼游起大观园,渐渐已经爱不释手了。在曹雪芹满腔的同情和细腻的笔触下,一群群既聪明美丽又有感情、有思想、有意志、有独立人格、举止不凡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黛玉的多愁善感,凤姐的精干圆滑,宝钗的贤德有容,湘云的灿烂爽朗,妙玉的冷霜孤傲,迎春的儒雅随和,惜春的孤僻冷凝,袭人的柔顺体贴,李纨的端庄秀丽,探春、平儿的灵活练达,晴雯的执著不驯,红楼女子无一不是依循着的真性情,自然、灵动、真切、令人动容。

在不经意间我已翻到了书的最后一页,心里由衷地想:《红楼梦》真是一部奇书!怪不得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合上书之后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有三人:有才华超绝、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还有知书达礼、善于做人的薛宝钗,更有一位鹤立鸡群、不同凡响的王熙凤,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凤姐”。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女儿,个个兰心蕙质、才艺过人。其中,又以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为代表。黛玉,艺术化、忧郁,喜欢阅读和写作,她才貌出众,高人一等,对爱情有着异常执著的追求;柔弱多病,先天不足,行动辄如弱柳扶风;黛玉守真,奉守“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信条。“黛色之玉”,“愁凝歌黛欲生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个满口诗香崇尚经典阅读,手执罗帕轻掩淡唇的如烟女子,这个被多少代人怜香惜玉、叹息垂泪的林妹妹。她外表柔弱,内心却充满睿智;特立独行,与时代、社会格格不入;憧憬未来,向往生活在别处。她的品格、思想、感情和追求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女性,她可称之为“中国第一代”真正别具一格的小资女人。她生活于文化底蕴深厚适于小资情节滋生的红楼中,追求雅致情趣和孑然处之,她的灵魂,是敏感、聪明、忧郁的综合体;林黛玉式的小资情结像紫藤萝般生长,浸润了后来许多人。假如黛玉不是那么多愁善感,假如她不是那么柔弱多病,假如她的身世不那么悲凉或许她可以活得更好。

黛玉喜欢阅读和写作,才华出众,品格、思想、感情和追求都很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她的忧郁和过于柔弱我们可不能借鉴哦!现代人就要有阳刚之气,同时还要记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不自己的身体锻炼的棒棒的,要不然再好的本领也会无法展现.

与黛玉的柔弱相反的是强悍,王熙凤便是红楼中强悍的典型。这位凤姐,贾府中的至尊人物老祖宗贾母送给她一个外号“凤辣子”,她虽是一个小字辈的年轻女子,却总管贾府,当家理财,处理内外事务,协调各方关系,显示出不让须眉的智慧和一代巾帼的才干。凤姐高超的处世技巧妙在何处?凤姐虽不识得几个字,但却是一位“无师自通”的天才,对于兵书上的计谋如数家珍,对“三十六计”谙熟于胸,正由于如此,她才能掌控老少爷们醉生梦死的贾府于掌上,挽狂澜于既倒,成为宁荣两府不可或缺的顶梁柱。

王熙凤将贾府打点得井井有条的秘诀在那里呢?既有立威施治的权谋,又有用人驭下的智术;既有讨好上司的机敏,又有笼络人心的手段;既有打击对手的策划,又有保护自己的远见。而这些也是现在人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们不可察、不可不熟练运用的计谋。可以毫无疑义地说如果王熙凤生当今世,那么她绝对是一位一流的女主管、顶尖的CEO!

虽然凤姐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没好印象,但是从现代做人学的角度来看她身上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在这个耳虞我诈的社会,没有凤姐那样的圆滑尽是行不通的,没有她那样办事风风火火的干练尽也是行不通的.做人不可太圆也 不可太方,方圆适度才能走得更远.

如果说黛玉报人以直,凤姐御下以威,那么宝钗就是挟“德”与“术”令人归化,整个大观园无不在其笼络其中。她是儒家理念和道家权术的最完美结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钗的学问文章在就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她又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而直接料理家务的经验告诉她,只有“好与”才能“多取”,只有“动之以利”才能使人心甘诚服。这种现实经验与儒家的中庸之道一结合,就形成了她为人作事的准则:“虽然是个玩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不要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应该说这是个巧妙的利己主义,也说明宝钗是何等的“洞明世事,练达人情。”

薛宝钗的处世哲学是“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喜怒不形于色,与人不疏不亲,不远不近。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形诸于色。她从不轻言妄动,即使在颇为尴尬的场合,也能容忍自如。待人无所厚薄,送礼也送赵姨娘一份,使赵姨娘受宠若惊,称谢不已。宝钗见识过人,观察敏锐,拥有一颗真诚包容的心灵,拥有开朗独立的个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对身边的人又关心体贴,像这样的人又怎么能不成为众星捧月的对象呢?假如薛宝钗生活在今天,她的为人处世的风格也是符合商业社会的基本原理的,说不定,她还会是一个绝对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呢!

《红楼梦》让我真正看到女性的精彩,领略到什么叫“小资女人”。现代女性不做尤二姐,被男的金屋藏娇很难有好结果的;现代女性不学林黛玉,她的尖酸刻薄只会贻误战机;现代女性不学贾惜春,在生活中隐身;现代女性不学尤三姐,为了一个偶像、为了所谓的名节便去抹了脖子。现代女性应该知道:丢了爱情,天也不会塌下来,在生活中,女儿比男儿更应该当自强。

曹雪芹时代虽然不在了,但红楼女儿依然在现代生活着,他们是雾中的精灵,是少女脸上那一抹绯红。她们从红楼中走出来,在现代自在地生活着。她们边走边唱,行于风尘之上,却依然纯真浪漫。

读一本书应该从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一本好书可以让人改头换面,让人受益非浅。让我们用新的眼光,从新的视角捧读《红楼梦》吧!或许我们能学到更多的为人处世的绝妙计谋与高超技巧。

(责任编辑:三味书屋)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