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讲究“恕道”的民族,“恕道”的核心就是忠恕,也就是宽恕别人,体谅别人,容忍别人。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彼此宽容礼让,温良恭顺,不计较得失,不伤害他人,自己认为不好的事不强加给他人,自己得了好处也要时刻想着他人,相互扶持,彼此关照,互相原谅,人人友善,个个君子。明朝奇才李贽是君子,“故能下人,能下人,故成其心虚;成其心虚,故能取所广;所取广,故其人愈高”。说白了,恕道就是要求人们每天善良地活着,就是要求人们,每天都要反躬自省,质问自己一句:今天,你善良了吗?
善良是一种境界,是人生达观的表现。弘一大师说:一个人善良的境界主要是体现在如何对待他人的诽谤与诬蔑上,“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善良,让我们更真;善良,让我们更美;善良,让我们象人一样地存在着。它超越了所有的恩怨是非,整合了人间所有的美德,抛弃了所有的不道德因素。善良,是人作为人最本质的色彩,是我们人类抵制兽性的最后一到防线。所以,人应该善良地活着。
善良的内容很宽泛,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善待你周围的任何一个人,包括你的父母、同学、亲朋、好友、陌生人,甚至是你的仇人。善良地对待一般的人很容易做到,关键是善待仇人。人都是有血性的,为了尊严而活,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有仇不报,那不是君子所为,但是报复过后呢?是短暂的心理平衡兴奋?还是一闪而过的复仇快感?抑或残缺的心灵得到弥补的满足?当所有的一切结束,可以肯定的说,复仇者变得将会更加失落,这种失落伴随着时日的延长越发明显。“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切忌得理不饶人。
关于如何宽舒别人,关于怎样才能善良,我们的古人早已有过精辟的论述。但是这些思想的金子,不是被歪曲,就是被抛到历史的垃圾堆。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关于“恕道”的最高论述,是我们中国老百姓在处理人际关系一大发明创造,它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无比智慧。它告诫我们,如果事不三思,毕终有悔,人若能够百忍,其必自无忧。所以,凡事以“和”为贵,对人要以善心为本。正如金缨说云: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所以,每天我们必须内省,必须大胆地反躬自问,理直气壮地呐喊一声:今天,你善良了吗?
(责任编辑:阳光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