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做自己命运的主人(4)
2010-02-05 11:06
楚汉战争初期的形势对刘邦十分不利。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一战中,汉军死伤二十多万人,刘邦只率领数十骑突围,连家属也成了项羽的俘虏。但由于萧何不
楚汉战争初期的形势对刘邦十分不利。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一战中,汉军死伤二十多万人,刘邦只率领数十骑突围,连家属也成了项羽的俘虏。但由于萧何不断提供兵力、物力的支援,所以刘邦得以重振军威,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天下。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论功行赏时,把萧何排在第一位。
韩信能攻善守,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但他有时不顾大局,谋求个人权位。刘邦针对韩信的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韩信出身贫困,青年时代曾受胯下之辱,许多人看不起他。后来,参加了项梁起义军,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于是,又投奔于汉军。通过夏侯婴的推荐,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管理粮饷的军官)。韩信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便从汉营逃亡。萧何听说这件事,来不及同刘邦商量,就披星戴月追回韩信,并建议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刘邦通过了解,发现韩信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决定委以重任。
为了树立韩信的威望,刘邦设置将坛,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任命韩信统率三军。拜将仪式结束以后,刘邦请教韩信说:“丞相极力推荐你,你将给我提供什么良策?”韩信精辟地分析了项羽虽强亦弱、刘邦虽弱亦强的原因,提出了定三秦、灭项羽的战略部署。刘邦听了打心眼里佩服,只恨自己认识韩信太晚了。
韩信拜将以后,攻城略地,屡建奇功,同时也滋长了骄傲情绪。他灭亡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便派人向刘邦求封。刘邦当时正与项羽激战,日夜盼望韩信支援,没想到韩信竟然不顾大局,要求封王,不禁怒火中烧,破口大骂。经张良和陈平的提醒,他恍然大悟,立即转怒为喜,慨然允诺了韩信的请求,使项羽的韩信叛刘邦的计划破产,赢得了楚汉之争天平上关键的一个筹码。
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充分发挥了军事指挥才能。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杀死章邯,收复三秦;用木罂渡军,平定魏地;背水一战,大破赵军;还用水淹战术杀死了项羽的猛将龙且,夺取了齐地。公元前202年,他在垓下(今安徽境内)布置了十面埋伏,迫使项羽自杀于乌江,为灭楚建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之所以能从劣势变为优势,最终打败项羽,统一天下,知人善任是重要原因之一。刘邦用人的基本政策是,凡是能为他的政治目标出力献策的,不管其出身经历如何,他都量才录用,并按功劳大小封爵授官。彭越出身渔民,以后又曾为“盗”,英布因犯秦法,被处以面上刺字的黥刑,他俩都因功而封王;以屠狗为业的樊哙封舞阳侯;马车夫夏侯婴官至太仆;曾以编织谋生的周勃,后来担任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布贩子出身的灌婴做了御史大夫;农民起义领袖郦商封曲周侯。
刘邦称帝不久,在洛阳南宫的一次宴会上问群臣:“我为什么能得到天下,项羽为什么失去了天下?”文臣武将纷纷发言,各抒己见。王陵首先说:“您平时待人傲慢无礼,动不动就发脾气,但是赏罚分明,量才录用。你派人攻城略地,取胜以后,就给人记功,与天下均利,所以将士都愿意为你效劳。项羽刚愎自用,嫉贤妒能,谁有才能就会受到怀疑,谁立了功反而受到迫害,这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不少大臣附同王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