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候,菩萨与阿难在一起,受难完毕,分别转生为龙,生活在大海里。
一天,他们中的一条龙说:“我和你共同生活在海里这么长时间,海里的所有景观,我们都看惯了,我们一起上陆地去观光玩一玩,你说好不好?”
另一条龙回答道:“你要知道,陆地上的人经常爱惹事生非,有不少恶习,招惹不得。我们就老老实实地呆在海里吧。”
提议上陆地的龙劝道:“这没关系,我们可以化做小蛇啊,若路上无人,我们就在大道上行走,一旦遇到行人就在路边草丛里隐藏起来,别人不会发现我们,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于是,两条龙决定一起上陆地去游玩。
他们飞腾出海面,化做两条小蛇登上陆地。刚爬行了不远,便遇到了一条毒蛇。毒蛇看到两条小蛇之时,起了恶念,想加害他们。毒蛇立即口吐毒沫,作势欲扑。
两条化做小蛇的龙看到毒蛇的凶相,其中一条龙大怒,想把那条毒蛇除掉,而另一条龙却慈悲忍让,急忙制止同伴说:“你作为有修养的高士,应当赦免众人的愚昧,要宽恕他们,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一定要记住,无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忍,忍!忍那些不可忍之事,这乃是圣诫。”
随即,他说偈言道:贪欲为狂人,没有仁义心;嫉妒欲害爱,唯默忍为安。
佛说:“要灭毒蛇的那条龙,是前世的阿难。劝同伴忍让的龙,是前世的我。那条毒蛇,是前世的调达。”
所谓自知,就是自己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见睫”,说的正是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
人贵有自知之明。可怕的是自我陶醉比公开的挑战更危险。自以为是者不足,自以为明者不明。自明,然后能明人。流星一旦在灿烂的星空中炫耀自己的光亮时,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一切。自高必危,自满必溢。胜时自己就认为完美无缺,成就大就居功自傲,名声高,即目中无人。在这方面古人有经典论述,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法国的思想家卢梭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以为什么都懂。”而无产阶级革命家谢绝哉同志却谦虚地把自己看成是革命的“补丁”。古今中外之圣贤尚且如此,何况我等一芥草民,其智不如也远矣?
要想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一个角度看自己。首先,“察己”。客观地审视自己,跳出自我,关照自身,如同照镜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点,更要觉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品质等进行自我评判,切忌或孤芳自赏,或妄自尊大。其次,不断自我完善,见贤思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哪些是需要继续发扬光大的,哪些是需要避免的,避其所短,扬其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时,才是进步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