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含德厚者,比于赤子

2010-03-16 10:35
来源:一元一 作者:姚淦铭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含德厚者,比于赤子

 

老子对婴儿是太喜欢了,太赞美了!《老子》第55章,我读起来,那感觉简直就是这位哲学之父献给婴儿的美妙的哲学诗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为了方便理解,我把它的大概意思译介一下。《老子》说:啊,含德深厚的人,好比初生的婴儿赤子。这个婴儿赤子可了不起,他躺在那里,毒虫来了不咬他,猛兽来了不害他,凶鸟来了不搏击他。婴儿的筋骨多柔弱,但是他的拳头握得多么紧啊!再看那个小男孩,他还不知道男女间的事,但他的小小的根儿(生殖器)却翘起来。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婴儿精气专一与充足啊!他整天号哭,但是喉咙却不嘶哑,这是因为和谐到极点啊!-老子又说,认识和谐的道理称为"常",认识"常"的道理就称为"明",纵欲贪生就是不祥,任性使气就是逞强。凡物强壮了就要衰老,这就叫做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就会提早灭亡。
 
老子对于赤子的赞颂大约是最突出的了,他实际上是用赤子来比喻含有厚德、明白天道的人。他从婴儿虽然柔弱,但紧握的拳头中,从他还不知道男女间的事,但他的小小的根儿(生殖器)上,从他整天号哭,但是喉咙却不嘶哑中,老子将观察与体悟都渗透到"道"的内核中去了。这是因为得"道"的特征是:专一、纯真、不争、无为;内部精气充足,并且达到极至,因此能顺合自然,无为无不为;精气和谐到极点,因此能趋于自然,有益于人生。这就是所谓"精之至"、"和之至",这样就在"婴儿"、"赤子"与"含德之厚者"之间沟通起来,"婴儿"、"赤子"成为老子得道者的一个非常美妙的形象。
 
老子多次歌颂"婴儿"、"赤子"。《老子》第10章中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这是说,专一精气,而至于柔,能做到像婴儿那样吗?在第20章又说:"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这是说:得道之士淡泊淳朴,就像婴儿还不会笑的样子。在第28章又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永恒的德不离开,复归到婴儿的纯真状态。在第49章又说:"圣人皆孩之。"圣人使得老百姓都像婴孩那样单纯质朴。你看,老子对于婴儿琢磨透了,这位哲学家的心里老有婴儿、赤子的形象浮动着。这样一来,他的心态当然能不断地校正,他的人生当然长寿,当然超脱,当然潇洒!
 
这里再深入下去,很有意思。注意啊,老子所说的婴儿、赤子是浑然元气初生之儿,是天真未凿的幼儿,如果到了后来这些心灵就起了变化了。比如在生命的进程中,有的希望做官,有的希望发财,有的希望美色,有的希望美食,等等,于是一味地意气用事,一味地霸道逞强,一味地贪欲扩张,都与最初呱呱堕地的婴儿、赤子那种浑朴、真纯、柔和相去越来越远了,最终与强硬、衰老、危险、死亡越来越近了。老子在这里剖析了又一种与婴儿、赤子相对立的生命状态;两面对照,不失为警世之举,醒世之言。这是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人生哲学!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