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谈成功之道(2)
2010-03-16 10:39
成功之道要适合自己,确实是有一个艰苦模糊的寻找过程。杨振宁先生说过:大学中有很多优秀的研究生,他们自己和老师都不能预测未来的成就有多大,
成功之道要适合自己,确实是有一个艰苦模糊的寻找过程。杨振宁先生说过:大学中有很多优秀的研究生,他们自己和老师都不能预测未来的成就有多大,可是二三十年后,成就却可能悬殊。事后一回想,成功的同学在当时不见得就比不成功者优秀许多。这其中的一个基本道理是,有人走对了路,左右逢源,而有人却走错了路,再努力也难有大成就。-你看,杨振宁说得好像很玄妙,但是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子啊!这就是老子说的道是惚惚恍恍的啊!
成功之道为什么是惚惚恍恍的?还因为人生之路太复杂了,所以老子说了“惚兮恍兮”,还要说“恍兮惚兮”呀!有时候你是很有才能,但是有机遇问题,有时自己把握不了这个成功之“道”.许渊冲先生写了一本《诗书人生》,其中写到:1944年杨振宁考取清华公费留学美国,这是他一生成功的一个重要机遇;同时考取的还有联大工学院的助教张燮。张燮读中学时曾经荣获江西省数学比赛第一名。到了联大,杨振宁是理学院的状元,张燮是工学院的状元。当时工学院有一门必修课程的考试最难通过,全班常有一半学生不及格,张燮只用一半时间就交了考卷,而且得了满分,工学院的同学都说张燮是天才。但是1957年,张燮在云南大学被打成右派,从此一蹶不振,两个天才的命运如此不同,真有天渊之别!-读了许先生的这段话,很发人深思,你可以看到要成功,真不简单,自己有时做不了主嘛!
当然有时你又很幸运,自己惚惚恍恍地在向成功的道路上艰难地摸索着,偶然遇到一个人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也是自己做不了主的。是啊,谁知道人生路上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遇到什么样的人,他会给你带来成功啊?
1932年获取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海森堡不止一次地说,他和物理学大师玻尔的一次偶然的散步,这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散步,决定他命运与成功的一次散步。他说:“我的科学生涯从这次散步开始。”当时才20岁的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海森堡听到了获得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玻尔的一次学术报告,使他体验到大师的演讲,“每个字句都经过推敲,而且背后隐藏着深邃的思考”,一方面他又向这位大师提出极其挑战性的问题。没有想到,会后玻尔竟会邀请这位年轻人外出散步,继续进行讨论。在海森堡成功的道路上,玻尔对他起了多么大的作用啊!
在成功之“道”上,很艰难也很复杂。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谈到人生的成功时,说要有三种因素:一个是天才,一个是努力,再一个就是“命”.说“命”,不是迷信了吗?不是的。冯友兰先生说了:“命:事业方面,命或机会成分占得多。命指人在一生之中所遭遇到的宇宙之事,而且又非一人之力所可奈何的。”的确是这样!我们再举个例子,现在大家希望的成功有一条就是想富起来,想发财。这很好,连孔子都说过,他自己也想发财。但是古人总结出其中的成功之道是:“小富靠勤,大富靠命。”太哲学了!你不偷懒,勤快一点可以小富,但是你要大富靠你的一点勤快就远远不够了,要由“命”来决定了,这不是迷信,这个“命”就是在社会历史时空下你的机遇、你的命运的问题了,有时候你自己也不知道,把握不了。
当然人们在长期的积累、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努力之下,在惚惚恍恍中终于也会找到成功的。你要成功,你就要“悟道”,每一个东西里面都有它的规律、它的方法,你得参悟这些道,悟通这些道。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美籍华人朱棣文先生,他原籍是苏州太仓,因其成功地开发利用激光冷却与捕捉原子技术而获此殊荣。很有趣味,朱棣文是从惚惚恍恍的酒鬼身上找到某种科学灵感,悟出其中的“道”,走上了成功之路的。他在一次专题报告中说,这一实验灵感之一是来自观察纽约北部罗彻斯特大学醉酒人的蹒跚行走。朱棣文谈到,有一天他突然想道,纽约州北部就读罗彻斯特大学时,那里的天气非常冷,天气冷时人们就喝酒取暖,所以大学里喝酒的人很多,常看到喝醉酒的人蹒跚走在大街上。他说,他发现这些醉酒的人走路左摇右晃时,往往愈走愈往低处走,不可能往车顶上跳,这是一种惯性使然。那时他灵光一闪,想到在不同激光束作用下的原子,依照惯性应该也是往能阶低的地方走。此后他想到问题的关键,就在如何利用激光束的作用,设计出一个“陷阱”来,来降低经过此“陷阱”原子的能阶,进而达到捕捉原子的作用(《上海科技报》1998年4月8日周成文).这是来自生活中的智慧,酒鬼往下走,不往高处走,如果在酒鬼往下走的路上挖一个陷阱,他不就扑通一下掉下去了吗?那么这个原子也一样啊,在原子往能量低下处走的地方,去设计一个“陷阱”,不也就逮住了吗?他的灵感从生活中来,其实老子的哲思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升出来的。大家想,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不就应合了老子所说的:道之为物,在恍惚、幽深、模糊之中,道是有象、有物、有精、有真、有信的(《老子》第21章).朱棣文从喝醉酒的人身上悟出那个隐藏的、很深的、朦朦胧胧的物理的“道”来,这是多么智慧的参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