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老子谈成功:有为与无为(3)

2010-03-16 10:42
来源:一元一 作者:姚淦铭
在培育人才方面,也有无为而治的成功例子。据说1933年杨振宁进了北平崇德小学,其父亲是数学教授,发现了儿子身上的数学天赋,但不在这方面强化提

  
  在培育人才方面,也有“无为而治”的成功例子。据说1933年杨振宁进了北平崇德小学,其父亲是数学教授,发现了儿子身上的数学天赋,但不在这方面强化提高,促其早日成才,而是让他补习《孟子》,花去一年,让杨振宁把《孟子》从头至尾背出来。杨振宁认为,这是其父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说:“一个父亲发现了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才能时,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极力把孩子朝这个方向推。但我父亲没有这样做,却要为我补《孟子》,使我学到了许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对我后来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他的父亲为儿子的特长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杨振宁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选择专业时,他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学物理的就让孩子也学物理。他说:“我没有给他们任何压力,硬要他们念物理或数学。”他又说:你们对理科有兴趣,但我觉得目前念生物是个很好的方向。如果说20世纪物理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话,那么21世纪生物科学的发展恐怕是影响最大的科学。“可是,孩子们对生物科学不感兴趣,杨振宁也没有勉强,而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参见《服务导报》1998年3月12日铭之文).这家庭教育就是一种”无为而治“,不是不管,而是因势利导,不作揠苗助长。今天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种种”有为“的加速提高、不顺应自然规律的滥施”生长激素“,往往适得其反,这方面的披露还少吗?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