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谈言谈:美言可以市尊(2)
2010-03-17 10:34
求马市珍,这是清静寡欲之心渐不克终一。 轻用民力,这是节俭爱人之心渐不克终二。 纵欲拒谏,这是损己利人之心渐不克终三。 远君子近小人,这是慎
求马市珍,这是清静寡欲之心渐不克终一。
轻用民力,这是节俭爱人之心渐不克终二。
纵欲拒谏,这是损己利人之心渐不克终三。
远君子近小人,这是慎习与善良之心渐不克终四。
爱好奢侈,这是淳朴之心渐不克终五。
批评表扬不慎重,这是任用贤人之心渐不克终六。
爱好驰骋打猎,这是警戒玩乐之心渐不克终七。
上下有矛盾,这是要求上下团结之心渐不克终八。
乐极志满,这是谦虚谨慎之心渐不克终九。
民生有灾,这是防灾勤政之心渐不克终十。
这就是“十渐不克终”.据说唐太宗看过以后很感叹,说:“人臣事主,顺旨甚易,忤情尤难,公作朕耳目股肱,常论思献纳。朕今闻过能改,庶几克终善事。若违此言,更何颜与公相见,复欲何方以理天下?自得公疏,反复研寻,深觉词强理直,遂列为屏障,朝夕瞻仰。又录付史司,冀千载之下,识君臣之义。乃赐征黄金十斤,厩马二匹。”(《贞观政要》)唐太宗不仅感动了,赏赐了,而且写在屏障上,朝夕可以看到,提醒自己,又录下来存档,成为历史文献,教育后代。确实,“十渐不克终”和“十思”是吻合的,这两者虽然是针对唐太宗来说的,但是细细想来,一直到现在还是有阅读的价值,对于每一个领导者、每一个现代的企业家来说,不就是这样吗?
魏征的“美言可以市尊”,当时就感动过好多人。比如,唐朝的长乐公主将要下嫁,唐太宗特别喜欢这个女儿,因为她是皇后亲生的,于是就下令给有关官吏,她的嫁妆要隆重,是永嘉公主的一倍。永嘉公主是长乐公主的姑妈。
魏征觉得这种做法不妥当,直言进谏。他用东汉明帝刘庄,即光武帝刘秀封赏自己儿子的事来作比较。魏征说:“当年汉明帝要封赏自己的皇子,说’我的皇子哪能同先帝的皇子相比!‘敕令都只封给先帝光武帝的皇子楚王刘英、淮阳王刘延封地的一半。如今你给公主的陪嫁,是给她姑妈陪嫁的一倍,恐怕和汉明帝的意思不一样吧!”唐太宗认为他说得对。入后宫告诉了皇后,皇后赞叹地说:“臣妾多次见陛下称赞、看重魏征,不知是什么缘故。现在看他援引礼义来抑制皇上的私情,才知道他真是社稷之臣啊!臣妾与陛下结为夫妇,多承陛下的恩礼,但每次提什么建议,还都要察看一下陛下的脸色,不敢轻易冒犯陛下的威严,何况他是处在人臣的疏远的地位,却能如此直言诤谏,陛下不能不听从。”皇后比较了自己和魏征,认识到魏征美言之所以美,一是说话有道理,二是敢于冒犯皇帝的威严,三是没有私心,全为了社稷之大业。
再说唐太宗能有这样的气度,真是很不容易了,不过有时候魏征当面强谏,还弄得唐太宗下不了台,唐太宗也很受不了。有一次唐太宗退朝回宫,生气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下人。”长孙皇后很少见到他发这么大的脾气,问要杀了谁。唐太宗说:“还不就是那个魏征,总是在朝堂上当众羞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皇后听了,也不表态,马上退回内室,穿戴好一套朝见的礼服站在庭堂上,唐太宗吃惊地问:“这是干什么?”皇后说:“臣妾听说,如果君主贤明,那么臣下就正直。如今魏征很正直,正是因为陛下贤明的缘故,臣妾怎能不庆贺呢!”这又是长孙皇后的一番美言,唐太宗的满腔怒火被这“及时雨”一样的美言浇灭了。他转而高兴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