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教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处厚不居薄,还教导我们要处实不居华。
我读到过这样一个材料,印象很深刻,老是忘不了,这里面有好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可以用来解读老子的理念。
我们先来想象一下,英国的黛安娜是人人都知道的着名人物,她第一次被查尔斯王子邀请到皇宫里去吃饭,你想会怎样招待她呢?
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就我来想象的话,那一定是极其隆重的,比如用的是高档的餐具,吃的是少见的美味佳肴,饮的是收藏了很久很远的陈酿美酒。这样才显示皇家的气派,气派非凡。
不是我一个人这样想,据说黛安娜当时也这样想的。 当年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初次相会,俩人共进午餐时,黛安娜总以为能吃上一顿非常丰盛的酒席,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查尔斯王子只给她要了一碗隔夜的剩菜,回了锅就上桌子。
我们大家还可以再设想一下当初黛安娜面对这样的情景,会有怎样的想法。据说当时黛安娜甚为困惑,事后向王室工作人员打听,得到的回答是:“这是王室的正统做法,丝毫没有怠慢之意,请小姐多多谅解。”
我读到这则材料时,心中很感动,原来如此!真的这样吗?是的!比如安娜公主家里最受欢迎的一道菜是“牧羊人之髀”,其实就是用隔夜吃剩的烤羊肉做馅做的烤饼。还有安德鲁王子不但吃得很省俭,而且经常开车上街买菜。据说他能如数家珍地报出伦敦地区主要副食品最新零售价,还尽量挑便宜的买。
在这方面,年迈的伊丽莎白女王起了表率作用。她每餐吃得都很简单,甚至故意每周少吃一、两餐,一方面为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约。她爱喝酒,但每餐不超过两小杯。她一直遵循着英国德古老格言:“任意糟蹋粮食是对神的亵渎,按量取食是做人的美德。”
英国人一向把名义上的君主看成是“我们德行的领路人”,所以他们这些王室成员一言一行都应起模范作用。另外媒体有其监督作用,英国是一个法制社会,王室成员的日常生活都在数千万人民的注视下,摄像机几乎跟着他们走,有时连一些细节都会被曝光。1969年英国电视台放映记录王室成员日常生活影片时,其中一个细节细到这样的程度,有个镜头是伊丽莎白女王在旅途中掏随身携带的小钱包,看里面是不是有钱,以便可以到商店里去买东西(参见解玉泉《英王室成员不丢剩菜剩饭》,《道德与文明》).当然这材料里面不仅有他们对待剩菜剩饭上的做法与看法,我也从中解读到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朴实无华的一个方面,对今人也许会很有启发的。
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人很朴实无华,说话朴实无华,办事朴实无华,交往中处处朴实无华,但是有的人却喜欢虚荣、羡慕浮华。那么老子怎样教导我们的?
老子说:“处其实,不居其华。”(第38章)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又一智慧,这里“实”和“华”相对,“实”就是果,结的果;“华”字就是“花”,开的花。老子说的是,在人际关系中要处在朴实、笃实、老实中,而不要“居其华”,也就是不要居处在虚华、浮华、繁华中。
人与人交往中要朴实、笃实、老实,我们俗话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老实人不吃亏。”那么老子为什么要人们在交际中“不居其华”呢?比如就讲那个“礼”吧,就属于“华”的一种。我们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有些话叫“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大约没错。但是如果在交往中变成了“繁文缛节”,变成了琐碎的、令人厌烦的虚浮的礼仪,那就是不对了。你想,你把人际交往变成了,天天请客吃饭,送礼拉关系,有数不完的应酬、招待、迎来、送往,你受得了吗?而真正的好的人际交往是处于“实”,而不处于这种“花花绿绿”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