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儒家“诚信为本”与现代管理的碰撞 (二)(2)

2009-04-18 15:3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三、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 由于人本主义管理学的发展,人性的复归,人的价值在整个社会中的提升以及市场的激烈竞争,诚信在管理中的地位越来

  三、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

  由于人本主义管理学的发展,人性的复归,人的价值在整个社会中的提升以及市场的激烈竞争,诚信在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深刻认识到,诚信不但是个人立业之本,更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诚信”在管理中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下级对上级,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建立信任机制

  如果企业内部上下之间,左右之间,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相互猜疑,同床异梦,企业就没有凝聚力。只有建立了充分的相互之间的信任机制,才能团结一致。团结就是力量,上下左右之间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是力量的泉源。特别是领导之间的诚信合作,团结一致更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中国人有一个毛病,叫做窝里斗。有人说:一个日本人是条虫,两个日本是条龙,说明日本人很讲相互之间的信任、协作与团结。而中国人则是相反,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两个中国人是条虫,说明有些中国人内部之间不信任,不团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是说明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之上的团结合作而引起的质变。诚信在企业管理以及一切管理中是绝对必要的。

  在管理中建立起信任机制,其前提是对人的尊重,在于对人性做出什么样的假设。如果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有上进心,有奉献精神,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求,就有建立信任机制的可能性;相反,如果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是唯利是图的,是懒惰的,那就没有可能建立起信任机制。在五十年代,由于人民从被压迫、被奴役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历史上空前的尊重,在政治上获得了国家主人的地位,在工厂里,工人成了企业的主人,工人参与管理成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事,管理人员和工人们的热情和创造精神得到了空前的高扬,在这样的气氛下,企业中获得了上下信任的机制。建立在信任机制上的管理,应该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本质特征之一。在六十年代火热的阶级斗争的中,人的独立人格和尊严受到了威胁,信任机制受到了破坏。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管理学中人性的复归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学者和企业都竞相探索管理中信任机制问题,我国也有企业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之上,对我国传统管理的人本主义的诚信思想进行升华,不断探索建立信任机制的问题。有人把尊重职工作为人本管理的十大关系之一。如江苏华星集团公司认识到“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他们从尊重职工出发,在管理思想和观念上进行创新,提出了建立信任机制的“三大新观念”,即分层管理观念;实效管理观念;无旁观者的观念。“分层管理观念: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层次、每个人的责任、权利与利益,实行逐级管理,逐级负责,逐级考核,逐级奖罚。一级抓一级,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每个人对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问题自己解决,创造性地工作,不轻易上交矛盾。”“实效管理观念:华星既注重规范的统一,又不强求一律,只要能取得实效就行”,对别人、他域的经验如果不合符华星的实际,就不为所动。“无旁观者的观念:华星人认为,每位员工既是责任者,又是管理者,管理绝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全体职工的事,在管理中没有旁观者。” 「注八」所谓“真善美”,其“真”应该是指管理过程是否合乎它的客观规律性;其“善”应该是指管理中的道德性,包含仁爱思想,包含对职工的尊重和信任;其“美”应该是指管理过程中的和谐与协调性以及生产环境的美化等。信任机制的建立能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而能够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创造更多的企业利润。

  在西方的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是雇佣劳动者,管理人员对职工采取不信任的态度,有时要对职工进行收身,这种不信任、不尊重工人的情况,在我国的一些合资企业或私营企业也出现过。为了防止某些人的手脚不干净,一是进行教育,二是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通过工人道德自觉的提高来防范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的发生。强制收身的办法是极不文明的,是对大多数员工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随着社会的文明化的发展,在西方的管理理论中,重视建立信任机制,强调“信任比监督好”。德国曼弗雷德?马丁和加比?波尔纳等在其所著《重塑管理形象——渐进式管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一书中,在对传统的管理进行了批评之后,对未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未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五个,其中第三个因素就是强调“信任机制”。他说:“采取监督的手段最容易挫伤职工的积极性。信任比监督好上千百倍。的确,我们需要检查工作成果,不过问题的关键是,这种检查是别人检查还是自我检查?原则上,员工有能力进自处我检查,条件是要有一个信任机制。”“一个信任机制运行的基本条件是要规定明确的合作规则”,为了能够更好的合作,规定具有约束力的合作规则是必要的。其次,对待犯错误者不应该采取责备的态度,要认识到人无完人,与人共事,犯错误是难免的。曼?马丁等认为,建立信任机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制定一套建立在有远见的合作战略基础上的、简明而有约束力的办事规则;上级应把自己当作员工的导师和支持者,而不应以监察员自居,也不要吹毛求疵,或自命不凡;应把错误当作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作为个人失败来对等;领导应对自己的个性和长处要有信心,这是他信任员工的基础;冲突就是挑战,是改变现状的机会,解决冲突是所有领导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内部培训时,自我组织、自我激励和自我检查占有重要的地位;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不是一次性的斗争,而是每一天的任务。”「注九」他们认为,建立信任机制是一个企业获得健康的、愉快的工作环境的重要条件,是获得突出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诚信为基础的管理是一个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的管理办法。国外有的公司推行顾客、产品(服务)、雇员三者一体的经营方法,认为顾客对企业、对产品的诚信是以雇员的诚信服务为中介的。因为,有些公司的顾客是通过雇员与公司发生联系的,顾客通过长期在公司服务的雇员与公司建立了基于信任和期望的结合力,一旦那些雇员离开了公司,这种结合力就不存在,失去了顾客与公司建立诚信机制的纽带。为要留住顾客必须选择最有利的雇员类型,一定要发现和留住雇员中那些勤于学习、工作效率高并与顾客建立了信任关系的雇员。为了保持公司与顾客的诚信机制,保留住那些与顾客建立了诚信关系的雇员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企业要怎样才能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建立一种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诚信机制”呢?第一,必须要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由此,在企业中不要忘记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他们是企业财富和价值的真正创造者,因而应该真正贯彻人本主义的管理原则;第二,要以“仁爱”之心、平等的态度对待职工,尊重职工,关心职工。所谓尊重职工是指要尊重职工的人格,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只是分工的不同,对企业承担的责任不同,没有人格上的尊卑贵贱之分;还应该尊重职工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尊重并支持职工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要关心职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甚至要关心职工的家庭生活。平易近人,把自己作为企业职工中的一员,和下属、工人建立起感情。 管理者对职工献出爱心,尊敬职工,职工必然报之以“爱”和“敬”,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必须要使管理工作富有人情味,这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诚信机制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爱心,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关心职工的疾苦,是难以建立起诚信机制的。第三,要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企业、为国家、为社会谋利益。管理者必须要“身正”。按照儒家的说法,只有“身正”,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是说,只有身正才能把管理工作搞好。只有身正才能做到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不谋私利;只有身正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才能取得职工们的充分信任和向心力。把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把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统一起来,使每个职工都获得成就感、自豪感和归宿感,建立起以厂为家的情感。这样,企业内部的诚信机制就容易建立起来。

  福建光华汽车配件厂是一家民营企业,厂长陈忠文建立起了“情感管理”机制,他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本的一个道理是管理者要有诚信”。他在内部的管理中,提出了取信于员工的六条原则:一是不论什么情况,都要保证员工的工资按时发放,从不拖欠;二是坚持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三是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四是坚持遵守国家的法纪法律;五是多劳多得;六是为员建设有较高层次的文化体育设施。这六条取信于员工的原则是“情感管理的核心”。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